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1篇

从2009年的《建国大业》,到2011年的《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秋之白华》。一部部主旋律电影一改以往的“传声筒”印象,以集体转向、蓄势而发之势,为国产电影的票房带来阵阵惊喜。这些“新”主旋律电影的热映景观背后,溢美之词与指责之声的评议场面也蔚为壮观。与其他的票房神话佳作相比,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转型似乎只是其迎合市场而作出的让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转型,确实为一度黯然失色的主旋律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些“新“主旋律电影以非传统的叙事、偶像化明星的加盟为其鲜明的特色,跳出与以往主旋律电影的窠臼。“新”主旋律电影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于,它打开了主旋律电影的营销大门,突破了过去主旋律电影沉闷的心理印象,为中国影业的发展带来极具普适性的价值取向和颇有成效的迎合受众心理的言说方式。 一、非传统叙事迎合“差异原则” 现代心理学的“差异原则”认为,人的感知能力与感知对象的外在形式和心中“图式”的差异程度紧密相关。一般说来,只有那些与欣赏主体内心的经验图式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形式,才容易引起人的敏锐感知。“研究表明:新异性可分为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引起注意更多的是刺激物的相对新异性。”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叙事作品和观众的观影经验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使其内在心理结构与叙事作品的外部形式模式异体同形、异质同构时,欣赏者的兴趣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 在后现代的观影语境中,主旋律电影往往被贴上严肃、庄重、刻板的标签。中规中矩、端正有嘉的叙事方式曾经成为主旋律电影的“范式”,他们的讲述和营销方式多是“请观众注意”。倚靠着“三公”(发公文、用公款、工作时间观影)模式而进入市场收回成本。但以《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等影片为代表的近期的主旋律电影,却大胆采用“另类”情节,采取了“请注意观众”的叙事方略,添加了众多具有相对新异性的“刺激物“,从观众的观影情趣和心理期待出发,以大气而不矫饰的叙事手法、独辟蹊径的商业元素,成功模糊了壁垒森严的政治主旋律与商业娱乐片的界限,填平了这两类影片貌似“不可逾越”的鸿沟,变“要我看”的倡导为“我要看”的自主性行动。 “新”主旋律电影不拘泥于固有范式,用叙事的创新营造话题。但这类影片又与其他普通商业大片的讲述方式不同,在基本基调上,影片仍主要定位于庄严正派,它打破了过去主旋律影片惯有的国共对立的脸谱化表现,从历史的高度进行全局俯瞰,打破了黑白人物程式化的审美定势和模式,用一个个既宏观又微观的视角去追溯革命伟人们的红色情怀与光辉岁月。这样的故事讲述方式,摆脱了过去的“红色情结”支配下的简单、截然对立的审美定势②,使影片获得了一种新的历史维度的同时,也以其“差异原则”获得观众的认可。市场经济时代的整体观影语境呈现出自由、开放、个性等特征。娱乐至上成为时代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影视的文化消费心理愈来愈浓烈地带有后现代的特征。观众更多地将影院视为休闲放松的场所,他们走进影院为的是享受电影所带来的视听和情绪激荡。主旋律电影承担着“国家叙事”的巨大任务,应和着现代观众的观影趣味。当前的“新”主旋律电影,都无可例外地在正剧的基本叙事框架里融合了大量的喜剧性和悲剧性元素,导演力图再现历史中本真多面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极力使历史洪流中的人物内涵的情感外化于银幕之上。《建党伟业》中与浪漫地观焰火,《湘江北去》时毛、杨二人如韩剧般浪漫唯美的纯爱,《秋之白华》里_和杨之华冲破世俗阻挡勇敢携手共浴爱河的坚定,精彩的桥段制造出点点温馨浪漫,使影片端正阐释之余“和蔼可亲”。这种不约而同的别样方式演绎,也为影片注释上了“时尚化”和“泛娱乐”的注解。《建国大业》中_的上海“打虎”,的黯然身退;《建党伟业》中袁世凯签订不平等条约时的试图挽回,这些平静审视讲述的视野背后,也为主旋律影片的历史书写打上了“人性化”的印记。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处理,通过“柔性表达”拉近主旋律大片与受众的亲近感。而且,并不常见的正剧中“浪漫元素”的运用、反面人物的“悲情”视角,也引发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不仅给观众带来种种诗意与浪漫情怀,在影片宣传上,也能由于“陌生化”引发一些争议和话题,为影片的宣传添砖加瓦。 这种半娱乐的外包装“柔性表达”了“主旋律”中所应阐释的历史和政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柔性表达”是吸引受众最有效的策略和手段。非传统“主旋律”的叙事方式和柔性表达遵循“差异原则”,助影片褪去了过往“说教”的成分与色彩,弱化了史实的争议和意识形态的过分纠结,使影片成为全民同心感受的主旋律意象投射体。 二、强势景观引发“认同心理” 对商业性影像文本的价值实现而言,受众的认同反应(介入机制)无疑是关键的。它必然要在影像审美建构中诉求于大众(而非小众)的认同,也就是实现影像本文表达与受众心理认知的同构。③换言之,电影心理学的这一“认同”概念,即为在欣赏影视作品时,观影主体不自觉地把自我投射到主体上,与明星或片中人物产生共鸣,与角色同悲同喜,将自我设想成主体人物,甚至与片中角色同一的心理过程。“新”主旋律电影用景观电影的典型特征,迎合观众的“认同”心理。对于革命年代的那段风起云诡的特殊时期,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的庆典中,观众更想体味那历史的转折与恢宏。这些“新”主旋律电影企图用或场面或明星的强势景观为观众带来“景观电影”的震惊式的观影体验。这种富有魅力的“虚拟世界的真实”,使观众在“黑匣子”中体味那段历史,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置换。在网络的分享平台日益兴盛,网路上传下载的时效日益提速的今天,正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观众移师网络观赏电影。但在影院中的这种“亲历历史”的景观实时视听刺激则很好地强调了影院观看的“在场性”和“假想式体验的真实感”,更有可能引得观众的“认同心理”青睐而相互告之,从而引发观影如潮的票房喜象。#p#分页标题#e# 在近期的“新”主旋律电影中,与主旋律故事的意识形态宣传相比,这些影片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偶像明星、大牌明星云集的强势盛举。④朱光潜在他的《悲剧心理学》中认为,模仿偶像和尊崇英雄的天性,是观众认同心理的本源。电影导演依照认同的心理学因素,借助明星和演员的魅力,创造出迎合观众心理的形象,并且还有意识地在观众头脑里创造一种幻觉,使他们感到仿佛亲身参与了在电影的虚幻空间里所发生的剧情。⑤明星作为媒介景观的代表,往往聚焦着媒介的热点,明星尤其是主旋律电影中并不常见的偶像明星的出场,为这些“新”主旋律电影营造了一个强大的吸引气场。而明星们的共贺建党九十周年的“红色情怀”,也在社会上表现出引导消费的表率作用。观众在这种有效的刺激下,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幻觉:看主旋律电影表达的是一种爱国情怀,明星如此,“我”也是如此。这种明星的“可看性”和榜样力量的“有效迅速性”,更使各种媒体不遗余力地为这些主旋律电影进行“免费”炒作与宣传,于是,观众的普遍认同感越来越强。在这种景观的强力引擎下,观众们纷纷涌进影院一睹风采。 三、“天时地利”契合民族文化心理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的“移情说”对美学界影响深远。他从心理学出发研究美学,认为“产生审美享受的根本原因不在客体,而在‘自我’的‘内部活动’,美感是在一个感官对象里所感觉到的自我价值感。审美中的移情现象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一是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另一个是对象本身是由线段、色调和形状等所构成的空间意志,能使审美主体的内在意识向它转移”⑥。根据移情理论,在影视的观赏经验中,情感体验更倾向于情景的交融和物人的统一。“新”主旋律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利用移情理论,它扛着猎猎扬扬的“献礼片”大旗,将影片营销成轰轰烈烈的“商业大片”;它突破了“主旋律”电影的传统模式,按照一定的心理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方式,在基本遵循既定的“主旋律”电影的本真基调和弘扬主旋律意识形态的生产原则的基础上,既加强了对既有受众接受模式的运作,又从外延上丰富并确立了善用民族文化接受心理的主旋律电影的表达方式。 不可否认,从建国六十周年的《建国大业》的热映,到建党九十周年的《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秋之白华》等一批具有商业气息的主旋律电影,举国庆典的特殊时刻使这些电影具有厚积薄发和天时地利之势。营销的时机契合是主旋律影片取得较高票房的成功因素之一。影片与举国庆典相映成趣,彼此强大的爱国气场发生了深度对接。“为祖国共贺六十年华诞”(《建国大业》);“主打热血励志,伟人应该成为当今青年的偶像”(《湘江北去》)等言语的宣传,将共庆建国、建党和观看影片的行为进行等同性的言说,使观众在特殊时期的满腔的爱国情怀找到了情感的落脚点,为他们的民族文化心理建立起一个新的参照物,激发并且放大出潜在的爱国热情。一方面使得观众这一审美主体得以把自己的一腔“爱国情”投射到观影活动中;另一方面,在观影活动中,观众的内在意识向影片转移,对主角的“移情”作用更切合观众的爱国情。 事实上,笔者认为,精良的揣测观众心理的商业运作和营销对影片的高票房贡献率同样不容小觑。在商业化的运作过程中,发行方并不是把这些“新”主旋律电影包装成商业大片,而是步步为营,审时度势,循序渐进,但始终没有偏移影片“主旋律”的本体初衷定位。一方面,发行方努力在宣传中打造历史厚重感的“主流大片”形象;另一方面,强调其社会责任感。主旋律电影在进入院线上映之际也进行公益首映放映(小范围),借此“回报社会”。小范围的“公益首映”,既是试水观影反应,又成为良性“话题宣传”。同时,在此类媒介宣传中,宣传尽力营造制片方对社会责任和文化发展的自觉的责任感,形成正面的口碑营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正面的舆论力量为观众爱国情怀的“移情”产生很好的导向作用。从片方到观众的行为,都被渲染成一种强烈的爱国的民族文化意识,以同样的方式(观看“新”主旋律电影)共表爱国情怀。 可以说,正是这些深谙观众心理的商业类型形式的宣传和制作策略客观上消弭了主旋律意识形态的政治立场和后现代观影语境的大众化之间的鸿沟,从而营造起“新”主旋律电影们的“吸金”气场。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2篇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_和中国各_在反对__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饱满、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中国_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3篇

《猫和老鼠》很有趣,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卡通片。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其中可爱的小老鼠杰瑞,但我却偏偏喜欢那只可怜的小猫咪汤姆。

汤姆是一只灰色的猫——通体灰色,只有肚皮和手脚是白色的。平时它总是一副懒洋洋、睡不醒的样子——可别因为这个就以为它是只懒猫,实际上它可勤快了!每当老鼠杰瑞出现的时候,老猫汤姆就会两眼放光,弹簧一般地跳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过去!

然而,杰瑞可不是那么好抓的,它比汤姆聪明得多,每次都能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打败汤姆,最后总能化险为夷、得意洋洋。而可怜的汤姆却总是灰头土脸、遍体鳞伤。但不管被杰瑞捉弄得有多么狼狈,汤姆都从不气馁,它“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坚决不放弃要捉住杰瑞的想法,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捉住杰瑞的机会。

好多人都觉得汤姆很傻很可笑,但我却觉得汤姆可敬又可爱。它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它身上,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不能坚持到底。

我们做事情都应该像汤姆那样坚持到底,直到成功为止。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4篇

在的倒数第二个日子里,公司同事们一起看了《建军大业》这个大片,整个电影里边有好多熟悉的人名,比如_周刘这四个伟大的革命先驱,已经其他好多之前在历史课本中出现的革命先辈,还有那些萎了新中国建立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烈士,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能够坐在会议室里看建军大业,虽然还有好多我不熟悉的人物,但是这能有怎么么样呢?妨碍我们对他们的敬意么?

在结束之后领导貌似心血来潮一般说:“回去之后都写一个观后感,3号上班之前交到我这里。”WHAT ?观后感,都有多久没有写过作文了?还是观后感?领导这是玩儿的哪一出?一连串的疑问在脑海中徘徊?

但是仔细想一下,建军大业里边讲的一些东西跟我们现在郑州的装修市场是何其的相似?_南京政府,汪伪政府,还有张作霖等大军阀,这跟我们郑州的装修市场相似程度是多么的高,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装修公司和装修队儿,不正是军阀割据么?_周刘四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历了千辛万苦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新中国,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郑州现在的装修市场环境中建立一片净土呢?然后逐渐将现在无比混乱的装修市场整合一下,使银狐装饰成为郑州装饰行业的龙头呢?

还记得初中历史课堂上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拿破仑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之后历史老师就举办了一个辩论赛——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而我的观点是时势造英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将拿破仑、_周刘等人放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他们还能做出当时那么伟大的事业么?不一定吧?难道我们这些人若是生活在当时的年代就一定没有任何作为么?也许我们在那个年代的话,历史将重写,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为什么,因为当时的那种环境迫使我们有一定的作为,要不然只能死。

而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难道就没有什么可以向他们学习的么?答案是否定的,有好多我们可以学习的,比如说他们那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的精神等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了

再想想现在的郑州装修市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将我们的银狐装饰开辟成我们的革命根据地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将郑州的装修市场整合一下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5篇

[关键词] “高概念”电影;商业化潜力;国产大片

在电影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高概念”电影模式对国内电影的冲击很大。高概念电影指具有视觉形象的吸引力、充分的市场商机、简明扼要的情节主轴与剧情铺陈以求大多数观众的理解与接受的电影。所谓“高概念”是指以美国好莱坞为典型代表的程式化的电影制作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营销指导创意的电影生产方式及后续的市场运作。这类电影不仅明星名气高、视听效果好、电影投资高,而且电影技术含量高,票房也高。为提高我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我国电影导演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属于中国的“高概念”电影。因此,我国电影市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制作、投资、营销和市场为卖点的“国产大片”。

一、明星效应

商业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票房保障就是电影中明星的含金量,“能让银行放心贷款的明星”是在好莱坞电影中出现率很高的一个术语,含金量较高的明星能够带来超高的电影回报率,如果一部电影中的电影明星名气很大,那么这部电影就算成功了一半。电影明星的本质身份就是以拍电影为工作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捕捉,呈现给社会公众。正是因为这种社会影响力,所以他们是电影营销中的重中之重。在好莱坞电影投资中,银行甚至将电影明星的影响力作为是否提供贷款的参考因素,电影明星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电影票房的高低。曾经执导过很多惊悚悬疑片的著名导演希区柯克说过:“如果电影主人公的扮演者不是明星,那么电影就算是失败了,因为知名度较低的演员根本刺激不了观众的观影欲望。”以电影明星的明星效应作为电影生产、策划、销售和发行宣传点的美国电影属于“明星制”电影,明星制对电影票房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明星效应得益于大众对演员的关注度以及接受度,大众对某一明星的关注度越高,那么大众对和他相关的新闻就会越敏感。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关注度经济”的社会,国产大片的票房保障仍是“明星效应”,明星是电影宣传策略中重要的一环。

观众决定是否观看一部电影,首先会关注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是谁扮演的,扮演者的不同往往决定了观影人群的差别。所谓的“高概念”电影同样会注意演员的选择,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多地吸引各种类型的观众。因为各个明星所对应的粉丝类型是有区别的,所以,以“明星效应”为卖点的“高概念”电影在选择电影明星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电影明星的知名度,还要注重明星的年纪、气质类型、性别或者长相等,有的还要考虑明星的国籍,只有这些选择得当才能成就一部高票房的电影。就像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如果没有李连杰、梁朝伟、章子怡等明星的加盟就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卧虎藏龙》中,国际武打动作女明星杨紫琼、国际影帝周润发,还有_和章子怡,再加上知名导演李安,超豪华的明星阵容,大大增加了电影的吸引力。

《十面埋伏》中的国际影后章子怡、中日混血明星金城武、香港影星刘德华的强强联合,在电影市场引发了强烈震撼。电影《建党伟业》的巨大成功离不开群星的加盟,这也说明“明星效应”能够带动电影的发展。这部电影中有100多位国内明星的亲情加盟,将“明星效应”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韩三平表示:“《建党伟业》是回忆的象征,以后观看影片,就会发现这部电影涵盖了这个时代顶级的明星艺术家们。”韩三平认为我国同样可以创作出好莱坞类型的电影大片,《建党伟业》的成功就说明在取得影片口碑的同时,也能获得票房的成功。当时有很多个国家想要上映这部电影,说明豪华的演员阵容十分具有吸引力,能够提高票房号召力。明星的加盟不仅能够提高电影的质量,还能够刺激观众观看电影的欲望。

影视界通用的选角规律是双明星组合,“明星效应”的影响力是非常持久的。超级巨星在票房方面的号召力被极力吹捧,片酬也是水涨船高,令人咋舌。在一部电影的制作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则是演员片酬。

二、故事的重构与续写

变异性和保守性在艺术鉴赏中是比较常见的特质,主要表现为对电影的故事情节及场景是否另辟蹊径,是否有独到之处,以此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美国好莱坞创造出一整套制式化的电影生产线,虽然常用的主题不外乎爱情、亲情、勇气、冒险,但电影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尾,让观影人员认同电影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众所周知的故事是商业大片比较倾向选择的题材,看一部新电影的时候,似曾相识的感觉能在观众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经典作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如果翻拍,那么电影的关注度就有了一定的高度,对电影来说十分有利。现在的商业大片使用的制式、类型化的手法弱化了电影的故事性,电影仅仅是为了刺激观众欲望而制造出的产物。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电影中所营造出的世界也只是观众梦想中的世界,这也是电影存在的真正意义。

“换汤不换药”是目前的商业大片呈现出的一个走势:成龙的《神话》在故事情节上抄袭了《古今大战秦俑情》,《英雄》讲述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满城尽带黄金甲》被称为古代版的《雷雨》,《赵氏孤儿》被称为东方的《哈姆雷特》。这些电影故事题材的选择就占得了先机,成为吸引大量观众的焦点。

除了翻拍之外,电影的续集是“高概念”电影的另一个比较受欢迎的拍摄内容,当然这部电影必须在之前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这样在续集拍摄之前就能够靠着第一部的人气为电影博关注、拉人气,能够对电影续集的票房产生积极的作用。《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生化危机》和《变形金刚》等都能够代表“高概念”续集的理念。2011年是好莱坞电影续集爆发的一年,《速度与激情》《蜘蛛侠》《功夫熊猫》和《变形金刚》等高票房的电影都制作了电影续集,甚至有些影片都不再仅仅是第二部了,就像《速度与激情》如今已经制作了7部,历时15年。看到了好莱坞电影的成功,国产电影也纷纷效仿好莱坞电影的“续集”模式,这是国产电影的一次伟大创新,代表我们的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又迈进了一大步。陈嘉上导演制作的《四大名捕》系列共计三部,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共计四部,还有就是《非诚勿扰》系列等,单从电影票房来分析,电影续集拍摄的性价比要高于新电影的拍摄。如果从电影制片方的角度考虑,电影续集能够在电影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宣传,不仅拥有第一部的观众基础,在宣传电影的时候还能够节约大量的宣传费用,得到更多的资金回报。

三、视听奇观

电影是观众满足想象的一个存在。观众坐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前面唯一能看到就是一块电影屏幕,所以不管电影中展示的是什么画面,播放的是什么音乐,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大不相同,对我们来说是另一个世界,是一种“奇观”。现在“奇观”作为一种新的电影追求成为商业电影的撒手锏,不管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在强烈刺激着观影人群,满足观众对刺激的追求与欲望。商业电影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带给观众刺激感,让他们能够被震撼到,因此,电影的重点正逐步从故事性过渡到视听体验。现在电影的画面呈现成为电影创作的重中之重,对故事性的重视程度要逊于电影视听方面的创作。著名的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经说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领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电影就是其中一个新的分支。每天都有许多人选择看电影作为娱乐消遣,他们不需要大量的文字解释,只需要最简单的视听感觉冲击来完成对电影故事或者感情的理解。在电影中,文字代替不了画面来表达故事的内涵,文字在电影中发挥出的作用还不够完美。”所以说,电影是艺术领域中一门关于视听感觉的学科。电影本质上属于视听文化或者艺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视听元素,或者说视觉元素。因此,视觉形象的设计是电影制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比如好莱坞电影,每一部电影中的画面、服装、动作等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目前对国内电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电影的视听效果强烈,还要求电影的故事富有吸引力,只有满足这些要求的“高概念”电影才能刺激观众的观影欲望。精美的电影画面、逼真的动作设计以及罕见的生物无一不在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十面埋伏》在电影画面的制作上十分突出,电影中一段竹林打斗的场面就强烈地刺激了观众的眼球。富有肃杀气息的一首《十面埋伏》营造出一幅征战沙场的画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是视听方面的顶级之作,电影开场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加上空灵的印度音乐,无意间营造出一个别开生面的场景;然后就是大海上的漂流,救生船外展示的雷雨交加的震撼画面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观众还可以在电影中看到各种新奇的海洋生物,不仅如此,还看到了夜空下大海和天空连成一线的画面,这样的场景让观众深深理解了何为“奇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场景的搭建,服饰的制作等都下了十足的功夫,但观众仿佛并不买账,这也说明单纯地追求视觉效果并不能得到观众的青睐。当年,陈凯歌为了拍摄《赵氏孤儿》,特意在浙江搭建了一座春秋战国城,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为了拍摄一部电影而搭建的影视城,这座影视城占地面积之大和建造工艺之精都令人咋舌。观众在一部商业电影中享受视听盛宴,体验感官上的刺激,获得了感官方面的满足。电影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收获更多的票房,要致力于形式的华丽、风格的夸张、主旨的新奇、画面的刺激,就像丹尼尔・贝尔说的那样:视觉观念是电影中的制胜王牌,画面和声音形成了电影美学,吸引着观众,尤其是画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四、结 语

在张艺谋导演的商业大片《英雄》上映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向好莱坞式的“高概念”电影方向进行创作,中国电影开始进入跨时代的“大片”岁月。紧接着出现的是陈凯歌导演的《无极》、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成龙主演的《神话》等商业大片,它们都属于“高概念”系列电影,具有十分突出的商业特点。

中国电影能够借鉴好莱坞“高概念”电影策略的好多方面,具有跨时代的市场意义。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电影的商业回报,没有好的故事情节,即使有逼真的视觉效果,也会让电影观众失去兴趣,大量的快餐式大片会让观众觉得电影就是简单的故事、超级巨星加视觉冲击的组合。在这样同类型大片的冲击下,观众会期待与众不同的电影的出现,如果观众的愿望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观众就不会再有看电影的欲望。在这个市场化营销的时代,电影院不能只提供一种类型的电影,还需要丰富电影的类型,满足各类观众的需要。不仅如此,还需要对电影的文化内涵提高重视,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这样国产电影才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尹鸿,王晓丰.“高概念”商业电影模式初探[J].当代电影,2006(03).

[2] 杨舒.高概念时代与中国大陆高概念电影的发展[J].东岳论丛,2014(03).

[3] 曹怡平.以创新为敌――反思高概念电影的商业实践[J].电影艺术,2014(04).

[4] 王靖涵.由《一步之遥》看国产电影的“高概念”[J].电影文学,2015(02).

[5] 汪剑.基于真人秀大电影的“高概念”特性研究――以《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

[6] 耿大乐,杨君顺.“高概念”电影的美学特征[J].电影文学,2008(23).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6篇

泛情化是指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其行动的环境、所得到的社会评价以及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情感为中心而被感情化。尹鸿曾在其《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一书中写道:由于英雄神话的解体和权威话语的弱化, 那种作为先驱者、布道者或万能助手出现的超现实的人物形象已经很难具有在场效果了。当编码失去了与现实表象的相似性以后, 编码作为一种意识到的虚构往往会受到概念化公式化的指控。[7]早先的主旋律电影只注重社会现实的矛盾和不同权力之间的较量, 影片中的历史伟人常凌驾于现实之上, 忽略其实际的生活境遇与经验感受, 因此形成落差明显的类型化人物, 使这些历史伟人的形象被道德定位, 呈扁平化特征。这一系列新主流大片通过伦理化的政治形象的塑造, 为意识形态主题注入伦理感情, 使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他行动的环境、他所得到的社会评价、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感情为中心而被感情化, 为英雄形象与民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主流思想做了有效证明, 成功调动了观影者的伦理感情, 打开了一条主旋律电影一直希望的面向大众的传播渠道。

如《湄公河行动》整体上在讲述解救中国公民、展现国家力量的故事, 但它是通过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完成这个宏大叙事。例如方新武这个角色, 作为长年潜伏在金三角的中国缉毒情报员, 为人沉稳老练, 处变不惊。然而其女友因沾染_而自杀, 使其对_和引诱其女友吸毒的_深恶痛绝, 也因此在与引诱其女友吸毒的_直接较量中, 复仇意志战胜了理智直接违反纪律将_击毙。他的这种行为并不符合中国主旋律电影中警察一贯伟光正的气质, 甚至已经严重背离了这种气质, 但却更加人性化、人情化, 更易激发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其他如建国三部曲《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等新主流大片的人物塑造莫不如是。

(二) 电影工业美学的表意机制

詹庆生认为, 主旋律电影应该尊重电影类型规律, 提升作品的艺术质量, 探索如何将艺术表达与思想传达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合理地建构故事、人物、情感, 引导观众产生对于角色、故事、人物及其所传达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在此过程中让观众享受观影的愉悦和快感, 同时得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升华[8]。中国新主流大片秉承好莱坞类型电影创作法则, 在创作思想上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同时追求商业娱乐效果的一整套制片路线和方法 (如明星制、制片人中心制等) ;在电影生产环境、生产过程 (策划、制片、编剧、导演、演员、剧组人员、摄影机) 、产品形态 (语言、形式、结构、影像、叙事、形态、类型) 、电影工业管理 (观众、批评家、媒介舆论、影院、营销、后产品开发) 等方面都遵循了电影工业美学的法则;在电影生产的领域遵循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 但同时又力图兼顾对电影创作艺术美的追求, 构建了一套电影工业美学, 创作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和制作良心的中国主旋律电影, 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统筹协调起来以达到美学的统一。

中国新主流大片从建国三部曲, 到《智取威虎山》《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空天猎》, 多是沿袭好莱坞电影工业制作流程和体系标准而制作出来的成熟的商业大片。如《战狼2》作为一部纯由民营公司制作完成的新主流商业大片, 作为一部试图获取最大范围目标观众认同的商业类型片, 在艺术上采用了经典的三幕剧叙事模式, 借鉴了美国超级英雄类型片的人物塑造方式, 并融合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元素, 在视觉效果上追求奇观的呈现, 使影片做到好看。而在后期宣发上, 更是大量借鉴使用了商业电影的营销策略, 促成了影片票房的巨大成功。影片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叙事视角, 都大量学习并借鉴了好莱坞剧作法, 影片除个别情节外, 每一个段落都基本与节拍表对应。正如《洛杉矶时报》所评价:看到了一部如此接近好莱坞的战争大片。[9]而尹鸿也认为《战狼2》从三个方面为国产电影树立了标杆。首先就是精益求精的制作, 《战狼2》的成功首先是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成功, 这也恰恰是很多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最缺乏的[10]。

(三) 鲜肉美学

演员作为电影银幕万众瞩目的焦点, 其形象与演技都承载着电影的成败, 凝聚着影片主创的心血和重托。纵观中国新主流大片, 在演员使用上, 几乎无一例外遵循一个模式, 即小鲜肉和小花演员的大量使用。建国三部曲即套用同一个方程式。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使用总计187位明星参演, 平均每43秒就有一个大流量的明星闪过, 而且制作成本仅3000万。2011年《建党伟业》使用108位明星, 从而正式派生出数星星的全新观影模式。《建军大业》的明星数量虽然无法与前两部作品相提并论, 但也多达四十余个, 《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同样是小鲜肉当道, 连影片中两个女特种兵, 也都是以中性形象出现。一众小鲜肉为其制造了足够的话题量和高关注度。

眼下, 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 其中年轻人作为主流观影群体起到了主导作用, 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导向决定了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粉丝经济时代, 《建军大业》利用小鲜肉们强大的明星效应和票房号召力, 借助强有力的宣传, 提高了作品的关注度, 也更容易实现中国精神的传播与渗透, 通过粉丝对所喜爱的鲜肉明星的移情, 为中国精神的传播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能量, 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中国精神的传递, 极大激发了观众的认同感。

五、结论

参考文献:

[1] 侯外庐, 赵纪彬, 杜国庠.中国古代思想通史: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2]张岱年.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张岱年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209.

[3]黄会林, 刘藩.传统民族精神与主旋律电影[J].电影艺术, 2007 (6) .

[4]张卫, 陈旭光, 赵卫防, 等.界定流变策略关于新主流大片的研讨[J].当代电影, 2017 (1) .

[5] 丁舟洋.专访│中影董事长喇培康:如果观众不喜欢主旋律电影, 那是厨师没把菜做好[N].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30.

[6] 郝杰梅. 2017年电影观众满意度增长明显国产电影质量提升获认可[N].中国电影报, 2018-01-08.

[7]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51.

[8] 牛梦笛, 陈童.这才是主旋律影片的模样[N]._, 2017-08-08.

[9]蔡之国, 张政.类型电影的强化与民族主义情感的契合对《战狼2》热映的传播学解析[J].南方电视学刊, 2017 (5) .

[10] 何晶.《战狼2》50亿票房创奇迹背后是大国崛起价值观[N].羊城晚报, 2017-08-22.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7篇

在贵州遵义、铜仁取景拍摄的《伟大的转折》于8月27日在央视一套播出,该剧再现了红军长征和反围剿并重出生天的那段艰苦岁月。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和机关万人告别了江西的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转移和长征,在剧情的刚开始主要讲述了在湖南怀化召开的通道会议,当时军事三人团的博古和李德同志不顾实际情况强行要求红军前往湘西与xxx、六军团会合。虽然同志当时不在军事核心,但其始终心系红军命运,心系中国革命,向建议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到川黔边境建立根据地,_、、_、_、_等红军干部都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召开紧急会议,力挺同志的建议,改变行军路线向贵州转移,但李德和博古二人会后仍坚持转道湘西与xxx、六军团会合。

在剧情的第二集,主要讲述的是黎平会议前后,在博古、李德同志一再错误的指挥之下,在同志的建议下,确定进一步的行军路线和转移目标,并酝酿的的一段历史事件。

《伟大的转折》是重大革命史实的影视作品,是一部高度现实主义的优秀红色影视剧,忠诚于历史和事实,具有很高的社会和历史价值,在认真观看该剧后,我有如下感想:

1. 官僚主义危害大,“两反三转”很重要。如剧中所见,当时红军艰难困苦,李德和博古同志罔顾事实和实际情况,一味执行国际的命令,在军队重重包围,层层设防的严峻情况下依然要跳进敌人的包围圈,对于广大红军战士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不予思考,漠不关心,剧中将官僚主义演绎的活灵活现,直到今天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不得不令人深思,可见群众路线和反的重要性。

2. 干部任命要牢牢把关,如剧中所见,干部任命必须要上会讨论,尤其是重要干部的任用,若将错误的干部,如剧中博古和李德,用到关键岗位上则贻害无穷,严重损害甚至是葬送党和的事业。

3. 重要的决策必须要上会讨论,剧中,由于的组织机能没有弱化,一些好的做法和传统没有废弛,在局会议上,否定了李德和博古的错误行军路线,这充分体现了党政联系会制度的优越性。

4. 一心为革命,永不气馁,剧中,同志虽然不在核心,但他据理力争,并没有因为“军事核心”人物的反对而装聋作哑,支持他的是实事求是的是非态度,是心向革命的赤诚之心。

总的来说,长征是我党我军史上的壮举,长征精神值得传承和发扬,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其中的曲折和波澜壮阔,尤其是一些历史事件和工作经验都值得我们回味、学习,我们新一代的继任者要、。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8篇

舍小家而顾大家

--观《沂蒙六姐妹》有感

文林路小学 六年级二班 汪凡超

_元帅曾说过:“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他们用大饼供养了革命,

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是啊,山东沂蒙是一个革命老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多少沂蒙的热血男儿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解放军的旗帜;又有多少沂蒙的妇女舍小家而顾大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

那天下午,我们观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沂蒙六姐妹》。 电影以一个新媳妇的口吻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女主角月芬嫁到了一个住在沂蒙山的家庭。丈夫去当了解放军,她连丈夫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可她无怨无悔,因为她知道丈夫是解放军,是去保家卫国了。当时国名党集中大量兵力,准备在孟良崮地区与解放军决一死战。每天炮声接连不断的响个不停,他十分担心丈夫的安危。一次,部队在他们村休息,她丈夫就在其中,可她不知道。第二次,丈夫回家看望,可她当日恰好回娘家借粮,两人又一次错过了。后来,她与自己的嫂子和同村的另外四个性格各异的女孩参加了担架队,从战场上抬伤员。炮弹在她们头顶飞过,她们毫不畏惧。后来,她们又到前线扛。再后来,队伍要过一条河,来不及搭桥了,她们站在水里,扛着木板,让士兵们踩着她们的肩膀过河。最后,当女主角和其五个姐妹回村时,看到的却是自己丈夫的灵堂,她失声痛哭……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心被一

次又一次的震撼了。在后面的一段中,一群妇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起一座桥,让战士们通过。那冰凉刺骨的河水和肩上的疼痛都不曾使她们退缩,因为她们心中想着革命的胜利。女主角一定知道,自己的丈夫一定会踏着自己的肩膀跑过,但是她没有抬头去看。他把那些儿女情长都抛到了脑后,因为那时,她心中想的是把战士们送过河。而没有向自己家人的团圆,这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真令人感动。有一个地方深深打动了我,是指导员向村里下达任务:五千斤粮食全部烙成大饼,还要做鞋,不少于五千双。我一听就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农民本来收成就不好,再加上连年间战乱的影响,怎会有那么多的粮食。再加上烙大饼和做鞋要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完成的任务。没想到他们居然完成了!他们用自己吃的粮食烙成饼给部队。他们为了一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这个目标就是国家的统一,以及救亿万华夏儿女于水火之中。这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 再一次集中体现。

而在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名人因为这种精神而名垂千古。例如,诸葛亮,他初出茅庐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曾想到过自己的家人,想到的却是主公未完成的大业。即使死在战场上,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再比如说美国说唱歌手Rabbit。他从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之中,却有一颗敢于上进,不愿服输,不甘落后的心。当他成为Rapper名将后,自己的生活十分窘迫,不是因为他赚不到钱,而是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生活,他立志要把更多更好的音乐奉献给世

界这个大家族。

再比如说亚洲天团ExO的队长金俊勉,他其实家庭很富裕,但他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父母欣然支持,他去了SM公司面试,成为了SM旗下的练习生。他甘愿一个人在公司吃盒饭,也不在家与家人团聚吃山珍海味。一年过去了,他放弃了一次出道机会。他不愿离开兄弟们,这么容易的实现梦想。又过了六年,他与兄弟们一起出道,尽管历尽艰辛,但他只愿兄弟团圆,和兄弟们一起把正能量和欢乐带给歌迷。他虽然多吃了六年苦,但换来的却是歌迷的快乐和勇于上进的决心,他即使再辛苦,再累,只要看到大家幸福,他就高兴。 在我们的生活中,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是处处可见的。还记得那年元旦前夕,我和三个同学为了第二天的主持,在老师办公室留到了8点,才排出节目单,其他同学陆续被家长接回,只有我还在办公室一遍遍地练习着,最后还是骑车将我送回。到家后,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这件事 ,奶奶做了好多我爱吃的菜,可我一口都没吃,只是吃了两口泡面就继续练习并且在网上不断的查找闭幕词,一直到了10点。在爷爷的百般催促下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上床睡觉,我这么用心的练习,就是为了把活动搞好,让大家过一个难忘的元旦。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上,我们必须具备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因为你所舍弃的一切,换来的是大家的幸福。在社会上,只要你帮助了他人,即使你失去了很多,心里依然是充实的,同时也会换来他人的感激。

《沂蒙山六姐妹》这部电影很值得大家观看。

指导老师:李丽君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9篇

关键词:中国电影;国家形象

从2001年到2003 年,我国音像制品的进出口金额之比从2∶1扩大到9∶1,并有继续扩大之势。[1]相对于中国电影每年几百部的产量,只有少数资金雄厚,导演演员阵容强大的电影能够走出去到海外营销、获奖、进入主流市场。这些电影聚集了中国电影有限人、财、力资源的大部分,但流于对传统和历史的粗浅把握,在叙事结构上支离破碎,在价值观上自说自话,没有形成统一有力的核心价值观,过于依赖视觉画面的表达方式削弱了感情的表达。中国大片是中国文化自我反抗奋起的微弱突破,构建国家形象上并未起到建树。

1中国大片的微弱突破

国际关系学家刘继南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是指其他国家(包括个人、组织和政府)对该国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2]而这个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只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规模效应,才能形成广泛的影响,才能形成传播主体所需要的舆论环境。电影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叙事手段,展现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价值观念、政治观念和民族文化,从而影响人们对一个国家主体形象的认识。

美国著名批评家赛义德认为,帝国主义就是一个构建与维持帝国的过程和策略。所有的帝国主义离不开文化,文化扩张是一个帝国进行经济扩张的必然结果,也是其能够长久有效进行经济扩张的先决条件。因此,但是它的观众对此却乐意照单接受。美国被称为“王中王”的影视业与电视业,以及其所带动的录像带、录音带、音乐出版等方面的总收入高达600亿美元,占美国出口额的第一位,其中120亿是由影视业创造的。[3]用美国专栏作家约翰・热伊尔的话说:文化帝国主义通过电影宣扬衍生其信仰和行动的根基,直接触及文化的精髓。它实际上是魔鬼,却貌似城里来的好心人。[3]观众将美国电影等同于美国,等同于美国文化,虽然美国电影很多时候是在践踏本国和他国的文化,但是全世界的观众却欢迎美国的电影。影像贸易在给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同时,直接服务于输出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影响输入国的政治和社会政治框架。

中国加入WTO,其电影产业和西方规模化经营的电影业无法抗衡。中国近两年与西方国家相比,拍摄的电影在数量和影响力上有限,我国在入世后承诺每年将进口20部外国电影。当今在国际社会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主力是美国电影,而非中国电影。美国电影中对于中国人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已经淹没了中国电影自身的表述声音,逐渐成为全球标准。而美国电影中对于二者形象的构建,多是西方话语体系按照西方国家的利益和思维塑造的东方国家形象,多为负面,或者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符。

中国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不仅需要改变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误解,还需要与时俱进,塑造与我国日渐发展的经济和政治实力相对等的中国形象,任重而道远。中国的电影人一直在积极的努力,从最开始的《英雄》、《十面埋伏》等大片,到后来的《霍元甲》、《夜宴》、《黄金甲》等,中国大片热热闹闹地宣传炒作、斩获票房并进军国际市场,在播出后饱受诟病,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不容乐观。

2中国大片构建什么样的国家形象

走向中国国际的大片,在主题选择、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台词画面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硬伤,其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主题匮乏混乱。东方文明有其固有的价值体系,有迥异于西方文明的内涵和亮点。好的电影在于讲了一个好的故事,展示了一个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目前的中国大片多事古装剧和武侠剧,题材大多取自中国历史,但是数千年灿烂的文明、价值观、审美等在电影里只蜕化成一层薄薄的古代服装,影像人物的语言或完全白话,或古今词汇、语法混杂,不伦不类;人物的行为举止脱离历史环境,和现在人没有什么区别;故事情节场景早已和历史脱离了关系,即使是反映历史也是尽情地展示文化痼疾,挖掘人性中的丑陋和不堪,涉及到情感都不忘表现离婚、三角恋等现代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各种历史符号本身的所指越来越模糊,电影单纯地借助历史复制历史,不但没有用严肃态度用现代艺术形式发掘和表现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反而随意解构、曲解历史和文化。中国电影大片要么倾向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扭曲、变态以迎合西方对于东方的期待和好奇,要么完全脱离或者抛弃传统文化,一味地表现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历史不论类,关于现代语焉不详。这样的电影主体题设置很难激起观众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想象。在外国观众的眼中,反而证明了他们对中国愚昧,落后,变态,扭曲的猜测。

二是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德国哲学家西美尔曾说过:“当文化变得越来越精致,所有感官的敏锐性实际上反而被削弱了,相反的,人们此时却更加关注自身的好恶。”“总的来说,随着文化的发展,感官对于远距离事物的感受力越来越强,对自身周围的感受力却越来越弱……”[4]西美尔的观点告诉我们,在当代电影对于故事的讲述和情感的诉求,必须足以打动观众,引起其思索,才达到了其艺术的目的。近几年的大片无一例外地选择美轮美奂的豪华画面作为其市场主要卖点。注重画面的表现形式固然没错,视觉语言本来就是电影重要表现方式,但是中国今年来的大片都过分倚重于视觉画面,反而造成了电影故事和情感的缺失。

三是叙事结构支离破碎。故事本身传递人的生存状态,人的思维方式,进而表现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有了故事结构,才能将电影中关于国家形象的诉求符号有效串联起来,并以形象地方式在观众头脑中建立国家形象的条件反射,甚至吸引他们来模仿这种生活方式。而这些大片的故事情节要么支离破碎,要么远离传统生活和现实生活,无端地增加匪夷所思的情感纠葛,爱恨情仇,杀戮,这对于国家形象的构建是起反面作用的。运用现代故事结构演绎历史故事,某种程度表现了当代中国人所思所想,那以戏谑的手法、虚构历史人物,使其演绎国外思维和国外文化的故事结构,则显示了中国电影编剧才能的匮乏。

中国电影只有认真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符合人性的共同欲望和需求的魅力之处,表现中国人在这个时代中,对于人类共同永恒主题的思考,诸如爱,生存状态等,肯定和欣赏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合理、和谐之处,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更好的建构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 丁伟.发展中国对外立化贸易的历史机遇[N]._,2005922.

[2] 刘继南.大众传播和国际关系[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5.

[3] 孟建.“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扩张和中国影视文化的反弹[J].现代传播,2001(01).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10篇

(三)

甄子丹演绎了叶问的生平一些重要事迹,叶问在佛山的名气很大,他身怀超凡武艺和爱国胸襟,与日本军比武胜利,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甄子丹的形象很文雅,穿着中山长装,突破了往常很men的形象,只是它的武功却没有因为这个而减弱了,片中打斗镜头很好看,咏春拳慢中有力道,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像太极似的

叶问的儿子叶准回忆说,关于咏春拳,当年在佛山武风盛行,但是练咏春拳的却多为富家子弟。()叶家是佛山大户,家境十分富裕。电影中那恬静气派的别墅庄园在叶准的记忆里是一排连绵达数条街巷的大屋,当地人称“桑园”,“桑园叶姓”在当时的佛山几乎无人不晓。跟叶准幼时被母亲要求学画画的遭遇有些不同,父亲叶问7岁多便开始学习咏春拳,拜在当年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陈华顺门下。

叶准回忆,叶问打倒日本人实际不到一分钟,电影没有造假,叶问的武功的却非凡。

后来叶问到香港开馆授徒,将咏春拳发扬光大,除了教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李小龙外,后人中的名家众多,印象深刻的有两位:一个是担任过多个国家_武术教练的梁挺,他曾负责美国海军陆战队、FBI、印度反恐分子特警队等部队士兵的作战培训;还有一位是有“讲手王”之称的黄淳梁(注:讲手一词最初是武师在一起探讨切磋武艺,常常会由口说引发到手动,大意指交手或比武),他是叶问众中最热爱跟人比武的人,且从未一败。而李小龙是叶问武馆的第五期培训班学生。

《叶问2》即将开拍,可能会讲述叶问与李小龙的师徒情怀,李小龙的戏份肯定不会少,初定周杰伦和郭富城演李小龙,周杰伦又不是打星,还是郭富城演好了,要不释小龙也很好啊。甄子丹和熊黛林还将扮演“叶问”夫妇。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11篇

我们的祖国有着56个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我们的祖国从中华共和国成立以来,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国到一个繁荣富强的亚洲强国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的考验。我们的祖国在灾难面前坚强不屈,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紧紧地揽于怀中,用坚强的凝聚力使我们的众志成城,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胜利。

特别是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人惊叹!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座座雄伟的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一条条高速公路画出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地震让世人看到了祖国在灾难面前无所畏惧、万众一心的感人场面。

20xx年的北京会实现了祖国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健儿出色的表现,为祖国增添了无穷的光彩,给世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迈入新的里程碑。

我们的祖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新一代要更加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使我们的祖国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

我爱我的祖国,我祝福祖国妈妈永远光彩夺目。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12篇

在这秋风送爽,五谷丰登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祖国的第59个生日,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为祖国送上一份真切的祝福吧!

我们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的壮丽,长江黄河,记录着我国的昌盛与繁荣。祖国,你的大好光景是我们的骄傲,文明在这里永恒,生命在这里繁衍,一代代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

我们的祖国是如此雄壮,但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段令人愤慨的血泪史。曾经,战火再次在我国响起,有多少人民的鲜血流在了这片土地上,圆明园的火焰,在每个华人的心中人燃烧着。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外国轻蔑得称我们为“_”,这个称呼就像一根针,时时刻刻刺痛着我们的心,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还不强大!

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即使再苦,我们也会直起腰来反抗。每一次,当帝国主义欺压人民的时候,我们从没有降服。革命战士们将青春与生命献给了祖国,他们风餐露宿,换来了_的胜利。

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的努力下,祖国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奥运会在我国举行,回答了曾经在报上的奥运三问。随着“神五”、“神六”、“神七”飞上天空,见证了我国的巨大突破,像在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成为了强国!

在国庆到来时,小时候的我也是十分高兴的。我可以快快乐乐的玩,可殊不知,这一天是多少人们的生命换来的。在这一天,我们不止要高兴,也要对那些为了革命而失去生命的人民致敬。应该好好想一想,从此刻苦读书,成为祖国的栋梁。

祖国似一条巨龙,已沉睡了上百年,在新世纪腾飞了。让我们祝福祖国这条巨龙,越飞越高,飞向希望!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二百字 第13篇

在单纯是为了完成作业的背景下,我郁郁不乐的搜索了这部影片。一开始,这部影片对于我来说,充其量就是完成作业。但是,当我观看了整部影片后,我对它的态度,完全转变了。眼前浮现着建国的场景,久久不能忘怀。

从抗日战争结束到祖国的建国前夕,一幕幕场景深入人心。国共拟定的《双十协定》,显示出_过人的才干和谋略。_发动的全面内战,流露出他的自私与野心。而_三大战役,解放全国,又展现出_的团结一致,一心为民。影片转眼间已过去大半,剩余部分演起了建国大典前夕,人们的庆幸与激动。看到这里,不禁心头一颤,作为华夏儿女,深切地感受到建国的艰辛不易,眼角湿润起来。

革命先烈们,无私,勇敢,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而自己。却俨然倒在战场之中,任风沙侵袭。革命先烈们,团结,互助,全心全意为祖国奋斗。而从来不看看自己,那满是伤痕的身体。他们,就像一只只雄狮,在风沙中狂吼,他们,就是祖国大地孕育的华夏儿女!

他们心灵相通,同气连枝,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扛起了建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