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90后大学生;婚恋观

一、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从三个角度解读大学生婚恋观:一是大学生对高校婚恋的支持态度;Knox & Zusman 认为,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现支持态度。Paige・D・Martin的研究显示,国外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态度很积极,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生的责任并对不良婚姻持否定态度。二是从性观念探究婚恋观的开放程度,研究显示无论是从态度还是从行为上,大学生对待婚前都比以往更加开放。三是重点考察了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Feigenbaum 等人认为,家庭结构(是完整的还是破损的)、个体性别、年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交流方式都会影响青少年的性态度及。Deniz Gokengin 认为,婚姻观及性观念与上个体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年限等显著相关。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一是通过调查大学生恋爱态度和恋爱动机来探讨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关系的态度;二是大学生恋爱行为和性观念研究,他们认为恋爱中非常普遍,性观念越来越开放、多元;三是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研究,他们认为个人素质、社会、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

上述研究成果初步探索了大学生婚恋状况和影响因素,对本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以往研究忽视了大学生婚恋观形塑过程心理和外在结构性因素的相互影响过程;以往结构性因素解析更多将大学生看作是观念的受体,忽视了他们婚恋观形成过程的互动影响,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释这种互动。

二、概念界定

(一)“90后”

“90 后”是指 1990 年 1 月 1 日至 1999 年 12 月 31 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这代人出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 后”独生子女较多。

(二)婚恋观

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及性的基本看法,是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属于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它回答了为什么恋爱、选择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的问题。

(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是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社会学理论流派。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有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互动着的个人构成了团体和社会,在社会中互动着的个人的价值观形成根据不同的情境发生变化,存在不同的符号意义。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米德从符号互动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人群群体的价值观,也借此理论研究价值观形成和发展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联关系。因此,借助于“符号”和“互动”等概念,以米德为首的符号互动论流派社会学家与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对话,试图在符号互动论和价值观形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三、90后大学生婚恋观特点

(一)恋爱动机多样

90后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更加多样化,追求各个方面的满足。寻找人生伴侣、打发无聊时光、受周围同学影响等因素都可能让90后大学生进行恋爱。恋爱不仅仅满足了某一方面的需要,同时可以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得到心理慰藉。

(二)择偶标准更注重个人能力

在中国,“门当户对”一直是人们择偶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费孝通曾在《生育制度》中提及“门当户对”的标准。90 后大学生更加注重对方的品行和能力,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追求高层次的恋情。当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越来越看重内在涵养,轻外在表现;重个人素质,轻家庭条件。这种更加重视个人能力的择偶观充分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婚恋价值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尊自信的现代意识。

(三)婚恋观和性观念趋于开放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加快,大学生的婚恋观已发生了很大转变,并表现出婚恋观趋向开放,传统伦理道德观日趋淡化的倾向。90后大学生对于是否谈恋爱、结婚年龄、裸婚、离婚问题逐渐理性化,认为可以接受的居多。从这一结果看来,随着大学生身心的成熟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待婚姻的理性程度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大部分“90后”大学生对于婚前、婚前同居等非婚持宽容态度,对于_、婚外恋等现象大多持无所谓的态度,性观念开放,两性关系趋于宽容化。

四、90后大学生婚恋观形成机理分析

将影响90后群体婚恋观的因素根据生态系统分布和符号互动信息流通的程度进行分析(如图),图中圆弧面积代表该因素的影响程度,虚线单箭头表示单向弱互动,实线双箭头表示双向强互动,对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机理展开分析:

(一)大众传媒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类交往是通过有意义的符号互动形成的,大众传媒通过语言文字影像等符号与受众进行互动,大众传媒通过社会符号的塑造向人们提供各种“社会模特”供人们进行模仿,影响受众的心理和思想状况。

(二)同辈群体是最亲密的影响群体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采纳他人的态度、扮演某种角色,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90 后”大学生在独立、有主见的同时,也喜欢模仿身边的朋友,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大学校园中的住宿制,使得朋友和同伴成了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

(三)学校管理手段相对弱化

人们通过学习意义和符号去锻炼思考能力,开展互动。在婚恋观教育方面,“90 后”大学生没有或很少受到系统的学校教育。

(四)家庭的影响力不断降低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场所。符号互动论认为家庭与社会、家庭汇总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象征性的行为来沟通的,强调(符号)沟通方式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父母自身社会化过程中缺失性教育角色功能,对子女的婚恋等方面有着偏差引导。

由于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其自身与各影响处于共同生态系统圈内,各因素间都有着或强或弱的符号互动,正是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互动和性格塑造等的流通信息,影响着90后的婚姻观以及主体社会化程度。

五、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第一,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对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有一定的影响,这几种因素也存在影响强度的不同。其中大众传媒的波及面和影响面最为广阔,影响力最强。其次是同辈群体,学校、家庭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第二,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反过来对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也产生一定影响,家庭和学校的婚恋观教育在不断变化着,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也跟随90后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有所调整;第三,大众传媒、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学生个体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影响和互动,每个因素都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第四,大学生的婚恋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符号根据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意义,婚恋观也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情境发生意义上的变化。婚恋观发展由过去的注重政治因素到改革开放后注重物质财富再到现在的注重能力和精神层面,主导价值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在下一个时期也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情境条件下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新的形塑。

(二)对以后相关研究的展望

符号互动论强调两个问题――社会化和社会互动,社会化主要关注个体是怎样逐渐变得具有社会性,人类是怎样获得和内化行为模式、思考方式以及对所处社会和文化的感知的。社会互动是社会化本身和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基础,关注互动中符号的重要性,自我与他人的联系,以及个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互换。本文中运用符号互动论中米德的相关理论观点,对于价值观形成的阐释不够完整,加之笔者个人能力不足,所以还存在许多需要修改和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1] [美]莎伦・布雷姆.亲密关系(第3版)[M].郭辉,肖斌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 [美]鲁思华莱士[英]艾莉森沃尔夫,刘少杰译.当代社会学理论――对古典理论的扩展(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潘星容.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J].宁夏社会科学,2013(1):176.

[4] 张凯等.大众传媒背景下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2):152-153.

[5] 滕立新.当代中国大学生婚恋现状及对策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94-96.

[6] [美]乔治・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 李煜,徐安琪.婚姻市场中的青年择偶[J].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 左红梅.当代大学生婚恋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9] 施爱民,苗青.论大学生婚恋教育素质的培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9).

[10] 许龙,厉成辉.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婚恋指导课程初探[J].科教导刊,2012(16).

[11] 邓然.“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3).

浅析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第2篇

你们好!

我是0904班熊承菊,我今天所要演讲的题目是《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恋爱》。首先,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在这里分享·分析·以及讨论这个问题。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是正在恋爱的,那么你们有没有曾经认真的思考过你们到底把你的恋爱放在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不可否认,在学生时代,周围接触到的人都有着相似的年龄,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有着相似的理想。正应为一切都是那么的相似,所以两个人在一起交谈会很开心,也就很容易走到一起了。至于恋爱是否影响学业,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应为它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样也肯定存在负面作用。

毋庸置疑,谈恋爱多多少少都得花钱,可是,作为学生的你,钱从何而来?钱时父母给的,你都还不会赚钱,凭什么乱花钱?所以,从真正意义上讲是你的父母在帮你谈恋爱,而你根本没有靠自己的力量去追求足迹的所爱。和这样的人谈恋爱,若你是上进的人,那你迟早会和他分手;若你不是上进的人,那她迟早会和你分手。应为在社会上竞争很残酷,不上进就意味着被淘汰。

在《山楂树之恋》上映后,有无数的人发出了无数的`感慨,认为在现在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几乎没有这样的爱情了。因为静秋少了,老三更少了。而唯一还能有纯洁爱情的地方大概就是大学校园了。是啊!大学里的爱情很纯洁,很美好。两个人因为喜欢而在一起,没有什么目的,简简单单。但是大学生活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你终究会进入社会,并在最后死在社会。也许你身边的恋人有一天会离开你,但你所学的知识不会,它只会随着你的不断积累而更加丰富,但它始终不会离你而去。所以请你在享受美好大学恋爱的时候不要忘了,在大学,你首先是一名学生,学习才是你最重要的事。因为你现在所学的将是以后陪伴你进入社会,并能让你在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技能。

也许恋爱在你的大学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但请你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请把它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大学时光,所以请你好好珍惜她。不要让你的恋爱阻隔了你与学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

谢谢!

浅析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第3篇

爱情,自古就是人生中**而充满**的一个主题。它引导人们相知相守,一生相伴,也致使人们相怨相难,抱恨永生。自古以来,一个个诉说爱情的故事,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出了多少辈的恩索,人们是怎样看待恋爱的呢?大学生身心都已经成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美丽的时期,爱情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恋爱,将怎样选择恋爱对象的呢?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早已不成为什么惊奇的事。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爱情,怎样选择自己的恋爱,怎样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的呢?就这样的问题,我们展开了一次问卷**,具体报告如下:

这次**问卷共臵100份。包括男40份,女60份。

**对象为在校学生:其中大一35份,大二35份,大三30份。本问卷的题目分为三个部分,从第一题到第五题第一部分的可以反映出**对象的基本情况。而第二部分是第六题到第十五题,主要是恋爱在消费、生活、时间上的具体情况。最后一部分是第十六题到第二十题,关于恋爱所带给同学们的影响。

一、从总体来看。

1、在第一部分中,对于“恋爱的原因”这个问题,一半人数是因为爱情,而其他50%的人中有因为别人有男女朋友了;因为感动;因为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谈谈了;更有其中一小部分是为了找结婚对象。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对待恋爱方面,具有一定的理智性。而对于“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这个问题,46%的人表示**,43%的人持无所谓态度,既不表示**,亦不表示反对。而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看待大学生恋爱的态度的问题上,男生持**态度的明显多于女生。而女生持无所谓态度的相对多些。

综上所述,这其中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整个**在**开放的大潮中,逐渐从保守走向开放。②大学生绝大部分年龄超过18岁,他们渴望证明自己的成熟,而恋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③大学生课余时间多,并且经历了十二年寒窗苦读,希望通过恋爱放松一下。④大学生全部住校,离开父母家人,约束较少。

2、在第二部分中,大学生恋爱消费中有43%的人是依靠家中补给,37%的人选择了其他,而只有10%的人是靠自身课余打工或奖学金来消费,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依旧要依靠父母的生活费,只有少部分人凭借自身来花钱,而且恋爱消费占每月生活费的数额既不算多,但也不算很少,主要用于吃饭,娱乐,通讯,礼物,交通等方面。传统观念中的“恋爱开支基本由男方承担”已经不太适用于现在的生活观念日新月异的大学生情侣,买单出现了新的方式:双方共同承担,甚至有的女生甘愿为男生承担。

适度的恋爱开支不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但如果本应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却为恋爱消费过度,那就要注意一下了。只有在理性的消费观和恋爱观的节制下,心里幻想无数次的真正的浪漫场景才会在人生之路上出现。

3、在第三部分中,82%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给人带来的好处是能够改善自己,学会成长,并且能够共同分担快乐悲伤,使自己的生活快乐一点,认为在恋爱的

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责任心。恋爱也会有负面的影响,56%的人认为学校和社会的环境相差很大。成功率低。48%的人则觉得大学生心里并不完全成熟,如果失恋,会给身心带来大的伤害,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恋爱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甚至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面对恋爱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仍有73%的人认为恋爱产生的影响仍是利大于弊,而剩余27%的认为这是因人而异的。

当代社会,大学生恋爱的出现乃至存都已成为必然之势。毕竟,从小到大恋爱第一次不被学校遏制,对当事人而言总是兴奋的,而面对如此形式,父母对恋爱的态度是不可忽略的要素之一。从中46%的父母是尊重孩子的选择的,34%则处于父母目前还不知道的状态,剩余的20%的父母却持反对态度,从此可看出仍有少部分父母处于各种原因反对自己的子女恋爱,但不管出于哪种原因,可想而知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是永存的,是否听从父母的意见是值得我们讨论并依照行之的问题之一。对于“失恋后怎么样与过去的恋人相处”的问题。61%的人会感觉有些尴尬,但可以争取好好相处,看情况,视恋爱是否带来积极影响而定,21%的性格开放的人依然会相信爱情,认为分手以后还可以做好朋友,17%的人就此消沉分手之后不再联系,也不再相信爱情。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大多数还是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对自己的爱情也看的重一些。

对此,我发表下个人的看法,大学生谈恋爱已不足为奇,而且几乎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最好的时期,年龄比较相符,正是青春波动厉害,感到寂寞空虚的时候,说的直白一点,对性已经开始产生一种程度的渴望。希望身边一直有个陪你的人。其实,谈恋爱也是一门课程,不管是否以结婚为目的,还是为了其他目的,我觉得都不应该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对待爱情,因为爱情是神圣的,90后的我们,请大家认真对待我们的爱情。的确我们90后有个性、在任何地方都是那样的多情。不过一次又一次的伤、让我们如何承受!所以不能给他(她)幸福、那么就请收回你的多情。责任也是双方必要的,收起自己的坏情绪,在他(她)的面前乐观和微笑,每一个爱情都创造着一种神话,爱情就是神话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