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第1篇

摘 要:绿色酒店是我国酒店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响应构建低碳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政策要求。本文从酒店客房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酒店业的绿色低碳践行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酒店客房;绿色低碳;管理研究

绿色管理

所谓“绿色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将环保当作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手段。这是一种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化的新型管理。[1]它要求企业在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

绿色酒店

绿色酒店是一种新的理念,它要求饭店将环境管理融入酒店经营管理中,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调整饭店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实施清洁生产,提供符合人体安全、健康要求的产品,并引导社会公众的节约和环境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它的实质是为饭店宾客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在经营过程中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排放,预防环境污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2]“绿色酒店”可以理解为是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3]

绿色客房

“绿色客房”是指无建筑、装潢污染,无噪声,有空气过滤装置,室内环境完全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禁烟房间, 并且房间内所有用品、用具及对它们的使用都符合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4]绿色客房的要点就是要节能、环保、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

“4r”原则

酒店客房的绿色管理应秉承循环经济通用的环保“4r”原则。

①减量化原则(reduce) 减量化原则是指酒店用较少的物质产品(原料/能源)投入,通过产品体积小型化、重量轻型化、包装简易化的途径,做到既降低成本,又减少垃圾,从而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目标。

②再使用原则(reuse) 再使用原则要求酒店在确保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其物品尽可能地重复使用,把一次使用变为多次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

③再循环原则(recycle) 再循环原则就是在酒店物品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将其回收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另外,应尽量选择和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原料和中间产品,并将废物分类收集,以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④替代原则(replace) 替代原则是指尽可能购买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商品,购买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如酒店把所有客房的塑料洗衣袋和礼品袋,换成可重复使用的布制袋、纸制袋,取消了所有杯子的塑料套。

酒店客房实施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推行绿色管理势在必行

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专门强调了旅游的行业的绿色管理。形势要求饭店业必须调整为了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的战略,重视资源节约和环保工作,实施饭店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绿色管理战略。

实施绿色管理符合市场需求的变化

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超过5000亿美元。另据有关调查显示:国际市场上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77%的美国消费者、66%的英国消费者、94%的意大利消费者、82%的德国消费者和67%的荷兰消费者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绿色因素。[5]中国消费者协会亦将某些年份设定为“绿色消费”年以激励绿色消费。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对饭店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所以,对酒店客房实施绿色管理是顺应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明智之举。

实施绿色管理具备可行性、有效性

国内外不少酒店通过实施绿色管理战略,成效较为卓著。这些酒店通过对客房实施绿色管理,饭店节约了资源,降低了多项支出,提高了客人的消费质量和生活品质,带来了更多的客源,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可较好地赢得顾客的尊敬与信赖,提高饭店的公众形象和知名度,给饭店创造很大的无形资产和商业机会。

酒店客房实施绿色管理的意义

可以降低饭店经营成本,提高饭店的竞争力

对客房实施绿色管理,创建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舒适的绿色客房可以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充分合理地利用饭店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产品的成本,使饭店更具竞争力。[4]

可以实现饭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客房在实施绿色管理过程中对其建材、装修、噪音、采光、通风、环境质量以及客房消费品等都提出了明确的健康标准,有效保证了绿色客房的健康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绿色”消费群体;此外,绿色客房时刻坚持高效节能原则,即在不降低服务标准、满足客人合理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对资源的消耗量,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把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这二大课题结合起来,实现了以较低的成本、最少的污染换取最大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的目标。

可以提升饭店的知名度,增强饭店的核心竞争力

客房实施绿色管理,营造绿色氛围,既有利于客人进行绿色消费,也有利于员工创造清洁、绿色、环保的工作环境,保证了客人和员工双方的身心健康。这会使饭店赢得顾客与员工的尊敬和信赖,从而提升饭店的知名度与公众形象,提高饭店的无形资产与品牌效应,最终增强整个饭店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酒店绿色化进程的缓慢导致客房绿色管理的实施受阻

自200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以来,饭店业积极推进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活动,目前已有14个省区市评定出绿色旅游饭店近1800家。但从数量上来说绿色饭店增加的并不快,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制约了饭店绿色化的发展进程。

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许多饭店尤其是客房逐渐重视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有的已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饭店不是真正从客人和环保的角度考虑,而是打着“绿色”、“生存”的幌子,做名实不符的生意招徕。

深化绿色理念和绿色管理理念

绿色理念是实行绿色管理的核心,也是必要的前提。酒店要坚持将绿色理念深植于饭店所有员工的意识中,形成饭店文化的核心,成为绿色管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才能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开发绿色客房产品

绿色客房作为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舒适性的产品,将成为饭店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酒店开发的绿色客房应符合环保和健康的要求,坚持“健康、高效、和谐”的原则。酒店要着力在降低客房的物资消耗进行研究开发,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并结合酒店的主要来客的习惯爱好设计符合自身的独特性绿色客房产品。

提供客房绿色服务

所谓绿色服务,是指饭店提供的服务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的,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要求的服务。如提供绿色客房,开辟无烟楼层和无烟客房,在客人入住时征求客人意见,并告知需遵守的规定,在客房内设置告示提醒客人不要吸烟,并在酒店内外增加绿色植物。

建设绿色文化

创建酒店绿色文化是饭店业实行绿色管理战略的先导,也是培养员工绿色意识的重要工具。酒店绿色文化是伴随着传统酒店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一种适应饭店可持续发展的酒店文化形态。创建绿色文化能最大限度地凝聚饭店业员工,使他们牢固树立绿色意识并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推行绿色服务,为饭店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提供重要的人员保障。

开展绿色营销

酒店应该将客人视为绿色管理的合作伙伴,向客人宣传酒店的环保计划和创意,营造绿色消费时尚;通过酒店的绿色宣传培养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通过提高消费质量,减少消费数量,实现既定的经济利益和环境目标。酒店应自觉地采用绿色营销技术开展营销活动,进一步实现酒店绿色管理的目标。

[1] 齐新征。关于客房服务中有效“创绿”的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08,(6):38-40 。

[2] 方澜。论饭店客房的绿色管理[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83-85.

[3] 许建。饭店实施绿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9):171.

[4] 苗淑萍。现代酒店创建“绿色客房”势在必行[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108-109.

[5] 张丽华。以绿色管理为切入点提高饭店管理水平[j]。中国流通经济,2005, (12):39-41.

[6] 陆诤岚。谈饭店绿色客房的发展[j]。能源工程,2002,(02):51-53.

宾馆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第2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到2010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总数1968所,在校学生为万人”。公报同时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计13991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酒店(含三星级)共计7931家”。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得出,酒店业对人才需求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应,理论上呈现“供求两旺”现象。但行业调查表明:旅游酒店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成交量”并不高,或表现为短期“成交”后,大学生离职率比较高。在此背景下,研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如何进行变革以适应酒店业对高职酒店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职院校应打造品牌化院校、品牌化酒店管理专业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有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享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市场占有知名度,才能实现国家办学目的,才能培育院校品牌、建设品牌专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面向市场,研究酒店业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用人标准,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去“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人才)。这样,酒店管理专业“生产的产品”才能适销对路,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酒店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一句话,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在保持院校特征的情况下,引入企业化管理的一些方式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院校就像是生产应用型“人才产品”的企业,酒店管理专业应是企业的一个车间,是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的指导下、培养人才产品的生产线。

二、酒店管理专业应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要求更强,基本操作技能水平要求更高。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但应具备深厚的行业理论知识,更应具有多年的行业从业经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院系方面要切实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培养和转化工作。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多年酒店管理专业从业经历,青年教师必须长时间内到企业任职,真正参与企业运转工作,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德国,对教师的要求是必须具有在业界担任5年以上的中层领导的经验。这一点应为我国职业教育所借鉴。

三、酒店管理专业应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应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导向、工作任务引领、课程结构模块”为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以职业活动——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为总体构架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块化课程体系。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来说,应建立基于酒店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而建立该课程体系的关键便是根据酒店典型工作任务而编写的教材。其设计理念为:工作过程系统化、典型工作任务牵引化、课程架构情景化、模块化。当然,教材体系的建设不单单是院系自己的事情,需要院校、行业、酒店三方都积极参与配合完成。

四、酒店管理专业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情景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工作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实现工学结合这一职业教育特征的最佳途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程的设置门类是通过典型任务的分析而确定的,而典型工作任务是通过行业调研、酒店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得来的。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院校、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比如: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起到作用与课程的掌控、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中学习情景的设计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等等。

五、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除了要在专业技能的掌握方面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更重要的还应在毕业生的价值观念方面与酒店企业实现“零距离”。职业院校必须走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之路,把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思维方式、奋斗精神、职业素养等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院系应努力建立具有行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加以敬业、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通过学生着酒店工装、学酒店员工手册、按酒店运作要求规范学生行为等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酒店先进的企业文化。

六、酒店管理专业应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酒店专业应按照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建立起适合职业教育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平时考核环节引入:与企业管理制度接轨的平时操行考核、必要的理论知识考核、实训技能考核、行业从业资格考核、企业顶岗实习考核、毕业论文考核六个考核模块。我国的旅游、酒店管理行业已具有完备的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目前,不少院校实行的“课证融通”的评价体系,就是在这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宾馆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第3篇

摘要:酒店行业的国际性特点决定了语言在高校酒店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旨在针对星级酒店员工英语服务能力现状,分析其英语服务能力低下的原因,找出如何从源头入手,探讨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英语服务能力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服务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我国出台了最新的高校专业目录文件,酒店管理被正式划分为目录内专业,这是时代发展趋势,也是社会发展所需。随着我国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酒店业日趋面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英语服务能力是对酒店员工最起码的要求,但常常也是制约酒店发展的重要因素。故英语教学中语言表达不畅、不能及时正确回答外籍顾客疑问的员工会使客人对此次服务感到失望,从而降低顾客对酒店的忠诚度。

同时,酒店在打开海外市场、争取海外客源的过程中,口头、笔头的沟通不畅会最终影响企业利益。总之,综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服务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还有读写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那么,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掌握这些英语服务能力呢?这已然成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星级饭店员工英语服务能力现状

1.高校毕业生的语言服务技能同酒店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对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问题主要是听不懂并无法交流,导致沟通不畅,再好的酒店服务技能也没有用。即使是高星级饭店的员工,其英语服务水平也仅仅停留在和客户简单的交流上,如酒店专业学生毕业生在酒店服务流程中,涉及诸如用英语接受外籍客人的客房预订、入住登记、客房内服务及餐厅用餐服务等用语方面的实际应对能力,在用语中常常用Good,OK,Sorry,Thank you等简单回答敷衍了事,不能与客人进行深层次沟通,没有注重礼貌用语及酒店专业术语的使用,其服务水平因此同酒店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酒店很难直接招到能迅速上岗的适用型双语英语人才

酒店业是服务行业,就业门槛低,大专、本科以上的毕业生都不愿意从事服务人的工作。通过走访吉首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所在地张家界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区的几家四、五星级酒店,如张家界大成山水国际大酒店、张家界青和锦江国际酒店、张家界阳光酒店、张家界京武铂尔曼酒店员工英语服务能力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前星级酒店员工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不足20%.这说明,酒店很难通过学校招收到既懂酒店管理和服务技能,又具备前厅、客房、餐厅等英语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星级酒店对涉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处理外籍客人投诉的心理素质不强

任何酒店都可能遭遇投诉事件,即使在使用汉语普通话的情况下,遇到投诉事件也是令酒店员工头痛的事情,更何况要求员工使用英语处理外宾的投诉事件,很少有员工能够应对自如。如何处理好投诉,是树立提升酒店声誉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通过走访高星级酒店了解到,员工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仅管理层员工中有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有外宾入住时,也多由这些员工负责接待,或者遇到大型国际会议接待,只能依赖酒店集团派遣的外籍主管或临时聘请高校的英语老师前来应对外宾的接待工作。

究其原因,毕业生社会阅历浅,从业经验不足,缺乏实战能力,且酒店在对员工进行英语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不足,导致应对顾客投诉的处理时,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专业素养,这也是酒店专业毕业生初到涉外酒店工作处理不好投诉反被客人投诉的原因。

三、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英语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1.完善实践教学授课模式

任何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酒店行业支撑。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服务能力的提高也必须注重其实践性,让学生在国际星级酒店企业顶岗实习,在工作中熟悉英语语用环境。同时按照学生的实习心得安排双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计划,做到按需按质教学。从教师层面看,积极利用行业平台,让专业英语教师有机会去大型国际酒店挂职锻炼,了解学生今后工作将面临的常见语言环境。

如在酒店专业的《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客源国概况》等中英双语课程、《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让教师比较有依据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考核大纲,为学生积累更贴近岗位、更具有应用价值的案例情境教学。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提升英语应用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如今大部分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授课模式都是“理论+实践”,吉首大学旅游学院近年来与希尔顿、万豪、京武铂尔曼、韦斯特等国际大酒店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第六个学期进入这些酒店集团在广州、厦门、三亚、长沙等国内大城市的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做法。但据每年学生实习回校之后的反馈,他们在校掌握的英语语言能力同酒店的要求英语服务能力有一定差距,且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多为一线服务人员,很难进入管理层,即便有与外宾打交道的机会,也多为问候,提供简单的预订、登记服务等,无法参与管理岗位,如作为值班经理如何灵活处理外宾的投诉,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打开海外市场的产品推介、营销等,是学生进入岗位实习之后面临的一大问题。

3.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应该是更深度的合作,而不仅仅停留在一线服务人员实习的初级单一合作。在这半年的实习期内,可以安排三到四个月的一线服务工作实习,按实习成绩的考评,安排优秀实习生进入管理岗位进行专业实习,学校可以安排与酒店签订就业意向书,建立一位部门经理带两到三个实习生的“师徒”模式,学生以经理助理的身份,直接接触酒店的海外市场管理岗位。

另外,学校设立网络名师空间课堂,学生可以利用实习期间的空余时间,在网上完成部分行业岗位英语的辅修,教师在网上答疑,学生在网上完成其学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还可以与国内的某个国际连锁酒店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出“暑期赴美打工”合作项目,由国内的酒店联系美国的连锁酒店集团,定向委派优秀实习生利用暑假赴美进行打工实习。这种境外的打工实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纯英语环境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经营理念对酒店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国际化的思维参与酒店的经营与管理。

总之,随着旅游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在当今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真正从“教”、“学”、“研”、“做”四个方面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服务能力。研究基于学生英语服务能力的培养的模式,不断探索培养精通外语、通晓外国文化、掌握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酒店市场运行规则、适应中国高星级酒店市场对涉外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

宾馆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第4篇

一、确定目标是公关策划的关键

公关策划即根据公关目标,制定公共关系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一般具有审视境况、确定目标、选定公众、选择方、预算经费、评定成效六点模式。在这六点模式中,确定公关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目标模糊不清或选择有错,耗资“追名逐誉”,工作趋炎附势,成效将甚微。甚至会产生有效率而无效益的公关工作。

酒店是一个小社会,人与人之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社会及宾客关系。酒店公关工作比起其它行业的公关工作来讲,完成公众由敌视到同情,由偏见到认可,由冷漠到兴趣,由无知到了解的转变更为重要。将这四种消极态度变成积极态度,最终让社会公众和服务对象对酒店由了解形成理解,以广结良缘,创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和社会声誉,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公关工作的主要目标。

确定正确的公关目标,必须对本企业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企业形象如何,信誉如何,不能由企业领导的主观印象或期望来决定,而是要依据外界对该组织拥有的真实印象决定。目前,全国近70%的宾馆、酒店还未纳入行业管理之中,少数酒店还不能把自己完全置身于涉外酒店的大市场进行形象透视,往往出现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自己和本系统不同行业的企业比(单纯经济效益指标)的现象。没有一个符合客观的形象评估,就不可能产生科学的公关目标。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形象反馈,确立本酒店的公关目标,是酒店公磁工作的关键所在。比如,酒店通过新闻媒介把公共关系工作要输导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行或播放出去,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但是,输导什么信息,在什么最佳时间,利用那家最佳刊物则是根据公关工作的目标和经费而定的。倘若酒店在公众中产生了治安不好的印象,而公关部却利用新闻报道宣传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这样将导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没有选定出正确的公关目标所致。

公关目标是动态的。随着酒店客源结构的改变,软、硬件的改善,市场的拓展,亦应不断完善或改变公关目标,。如世界各国新航线的开通,台湾对大陆旅游新政策的出笼,国内投资热点的形成或变化等,都应及时在公关策划中做出反应。动态的公关目标,是指公关目标应该不断地在动态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下完善,而不是将目标不断地改变。如果领导变了,目标也变了。今天重视公关,明天不重视或不需要公关,企业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形象,则将造成公关的彻底失败。设想如果万宝路的决策者今天以赞助体育活动、注重人体健康为目标,明天又热衷文娱生活、赞助选美工作。她的形象还那么鲜明吗?

5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

树立正确的公关目标,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有人认为,公关工作就要把本企业好的形象推广出去,把差的部分掩盖起来。诚然,公关人员没有必要去毫无技巧地大力宣传本企业的不足之处,但单纯的掩盖则将造成公关的失败。如三寓宾馆1987年发生了一起中毒事件,一时间,新闻界对宾馆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社会各界也大有谈虎色变的反响。是为宾馆进行一些辩解,尽量做好新闻界的工作来消除影响呢?还是对企业的不足实行大爆光来取信公众。宾馆采用了后者,他们首先利用新闻界深刻检讨和分析这一事件中宾馆的责任,详细公布事实真相;其次请教食品卫生执法部门如何改进,并迅速行动;第三步则将宾馆所做的每项工作及时快捷地报道出去。结果,6月份发生食物中毒,7月份餐厅竟门庭若市,营业收入比以往翻了一番。宾馆也在省、市、区三级食品卫生检查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宾馆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第5篇

1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开展存在的问题

校内实训项目以课内专项及单列专项实训为主,缺乏综合技能训练

目前,不少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开设有不少课内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同时结合岗位操作技能要求还开设有不少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项目。课内专项技能实训项目的开展是基于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项目的开展多是以各种模拟软件操作为主的针对某一学习领域的岗位技能训练。这些校内实训项目大多依据岗位技能要求设计,缺乏融合多岗位任务的综合技能训练,导致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岗位操作,但接触实际工作任务时却不知道要如何入手。

校内实训项目强调技能训练,缺乏引导学生对岗位技能的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侧重教会岗位操作,缺乏操作情境设计,学生虽能独立操作,但经常出现对任务理解的偏差,无法领会该项工作在企业总体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项目操作中缺乏引导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融合进行操作分析,导致不少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实训任务而操作。如在一些仿真软件实训中,学生反映只是把软件操作完成一遍,主要学会的是如何使用仿真软件完成实训任务,重操作轻分析的实训使得实施过程忽视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会贯通。

校内实训项目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教学组织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动手学习的方式。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并完成实训任务,由此导致不少学生实训操作多是对教师示范的简单重复,在新鲜感得到满足后就感到索然无味。实训中师生也缺乏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忽视对学生持续进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学生难于主动结合知识与技能开展对问题的探究,对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

校内实训项目设计不注重结合职业标准,缺乏规范的评价指标

不少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重操作流程设计,轻评价体系建立,不注重与相关行业职业标准及国家职业标准的结合,使得操作难以按照规范化的职业标准展开和评价。不少实训项目有完整的操作流程设计,却没有完善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更谈不上按照职业标准要求进行操作评价。

校内实训项目教学时间不合理,缺乏对实训项目的足够重视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的教学计划安排优先级通常低于理论教学,使得校内实训项目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如一些单列的仿真模拟实训集中在每学期期末最后几周时间内;一些课内简单的物流设备操作所占课时更少,以满足能够学会基本操作为主。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校内实训设备扎堆使用后便闲置,学生却无法保障持续性的职业技能训练。

2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开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探析

加强对校内实训项目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项目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学校对校内实训项目的重视,建立“课内动手学、单列实训学、综合实训做”的校内实训项目体系。首先,对所需时间不长的专项技能学习,可作为课内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在相应课程教学中完成,如条码操作学习。其次,对操作所需时间较长、同时需连贯性操作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可通过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项目完成,如物流仿真模拟软件实训。课内专项技能实训项目与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项目重点是培养学生各工作岗位核心操作能力。最后,设计实施专题综合实训项目来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学习能力。专题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实施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中尤其欠缺的部分。最终形成基础技能学习、专业核心技能学习、综合职业能力拓展学习三个层次的校内实训项目体系。

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设计实施专题综合实训项目

专题综合实训项目是在课内专项技能实训与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的基础上开展的对学生综合能力拓展的训练。专题综合实训项目开展前,学生对实训过程中所需的核心知识及技能已经完成学习,由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自主组建团队,进行任务分工、任务分析、任务设计、任务执行,由教师和项目团队成员共同根据规范化的评价指标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物流管理专业可结合校内实训条件,梳理已有的校内实训项目,结合专业定位设计开发专题综合实训项目,体现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在实际工作流程中的融合。如在全国范围内已举办过多次的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物流技能大赛,不少院校有过参赛经验,便于结合自身条件开发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专题综合实训。

注重实训项目操作竞争性设计,提升学生操作主动性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的流程设计要体现出操作竞争性,吸引学生能够主动为任务的完成进行问题的寻找、分析、解决,注重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在实训项目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方式,以任务驱动、操作背景分析、操作情境引导来开展教学,使学生在进行岗位技能学习的同时能够理解技能的价值,真正用心做好每一项实践操作。

注重已有职业标准,建立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要结合行业职业标准及国家职业标准建立规范完善的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使得学生的操作有规可依,教师的评价合理规范,在提升项目操作规范性的同时也提升学生操作的趣味竞争性,注重实施过程与实施结果的双重评价。

3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得到社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既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科性质的培养,也有别于企业的员工培训。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成长能力,这需要重视专业单项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综合操作技能的培养。

宾馆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第6篇

1.通过饭店行业协会建立预警系统,定期发布当地饭店业的市场状况,客源流量、价格水平、成本指标及重大活动等信息,给未进入市场的建设者以一种警示,给现行饭店的有序运行以指导,从而为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打好基础。

2.发挥饭店业作为经济发展窗口的优势,联手行动,主要饭店可在一些大中城市成立为各部门服务的饭店会议销售网络,积极争取大型交易会、展示会、订货会、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等在当地举办,并经常联合举办大型的演唱会、体育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饭店的知名度,吸引众多的客源,而且将大大激活饭店业的市场。

3.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整体营销,联合拓展新市场。饭店“各自为政”的营销,不仅耗资大,而且营销效果欠佳,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客源目的地在政府部门形象宣传的同时,采取饭店业及旅游相关行业的联合促销,各饭店在市场细分情况下协同作战,吸引各方的客人。]

4.发挥饭店的社区功能,齐心协力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饭店业必须注重本地市民消费,各饭店应充分发挥饭店在城市的社区功能,积极开发新产品,最大限度地创造市民的新需求。如在新婚市场、银发市场、儿童市场等,只要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相信会有需求的潜力。

(二)、建立旨在培养顾客忠诚度的服务营销策略。

一些企业成功的秘诀是树立服务第一观念,实施服务营销战略,永远留住顾客。对客人的服务,不仅仅是饭店员工的一项日常工作,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促销活动。因此,在消费需求不足的市场中建立旨在培养客人忠诚度的服务营销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饭店管理者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树立客人是饭店一种“资产”的观念,我们的经营过程就是一个“吸资”、“护资”和“增资”的过程,只有客人这种资产“增值”了,饭店才会长盛不衰。

2.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饭店产品不断进行调整,改造和完善,形成令客人满意的产品。饭店要强化市场的调研,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的服务内涵,更新产品的服务外延,特别是老饭店哪怕仅仅是饭店的一些点缀、饰品、标记符号的改变,也会给客人创造一种意境,再配之层出不穷的活动推广,接二连三的制造热点卖点,才会使宾客常来常新,常住不厌。

3.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增强客人的忠诚度。要提供令客人满意的服务,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是不够的,因为这仅仅是一种批量生产,要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必须在个性化服务方面下功夫。要求饭店从建立客史档案入手,掌握不同的客人的个性,突出针对性服务。如老年人的客房服务要根据其节奏慢、要求高的特点,重点做好灯光增亮、电话增音、浴缸防滑等服务;对新婚客人,要营造唯我独有的温馨环境。

4.注重为客人创造良好的经历,给客人带走美好的印象。如果经营者要让客人得到愉快的经历,必须考虑用餐的环境、气氛和很好的口味。如果你的饭店让客人得到难以忘怀的经历,那么你就创造了良好的忠诚度。

5.应该和客人保持正常的联系。

6.饭店对员工要一以贯之地进行“顾客导向服务”的教育,使宾客意识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顾客至上的氛围。同

时还要建立员工宾客意识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带着愉快的心情,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建立旨在躲避与防御竞争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在当前饭店业需求不足的买方市场的条件下,统一的单一需求的大市场已不复存在。任何饭店都无法满足饭店业市场的整体需求,同时任何一种需求也不可能由某一个饭店来单独满足。因此饭店管理者应彻底摒弃无差别的大量市场营销,转而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1.饭店应在广泛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整体市场进行科学有效的细分并从中选出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集中的市场营销。

2.在集中营销的基础上,饭店应突出自己产品竞争对手的差异,以差异求得竞争的优势。创造差异的基本途径有4种:产品差异、服务差异、人事差异和形象差异。

宾馆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第7篇

摘要:进入新世纪,酒店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这就需要更多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应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已与酒店行业的发展相脱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需要对教育设施、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等许多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酒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要为社会输送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全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人才培养的根源在于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酒店发展的新型人才还要从教育抓起。在酒店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和酒店都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让酒店行业快速稳定的发展。过去一段时间,由于高校培养人才出现问题,致使整个行业出现了发展缓慢的局面。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培养人才,那么酒店行业必将永远滞后于其它行业,国内的酒店管理也会大幅度落后于国外。我国的酒店管理行业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使我国酒店行业走到世界的前列。

适应现在酒店行业发展的人才是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服务技能,并且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对于新型人才,掌握基本服务技能是必须的但对服务理念的探索对他们更为重要。目前,随着我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酒店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需要更高的要求,比如对现代化设备的熟练使用、学生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等。当前,学生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要求。这些也影响到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策略

学校教育是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学生未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自己的岗位贡献出自己的所学,就是高校教育成功的标志。所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应符合整个社会酒店专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出的学生能在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素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教学管理,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高校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目标定位,这样一个定位是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有专业必备的良好素养、过硬的行业素质和外语水平、对酒店的管理要有充分的了解。高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根据专业的特色,开设一些训练学生英语水平的活动,使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提前感受下实际应用英语的情景。也要适当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毕业后面临现代化的管理不至于束手无策。对于具体课程的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实际,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给学生做课堂演示。这样把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走向工作岗位时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2.配备更专业的教师给学生教学

教师队伍应该由高校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这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着不足。高校的专职教师,时间充足,精力充沛,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提高和巩固起到很大的帮助,但是指导学生实际工作时,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太强的针对性。而兼职老师,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酒店的业务,但他们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如果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各有分工,就能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另外,我们还可以与酒店进行合作,让我们高校专职教师去酒店进行培训,这样就积累了工作经验,在指导学生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3.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学生毕业后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使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学生能否长期在酒店行业就业,也是衡量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满足大多数酒店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就业,单单靠这些是不够的。学校要跟一些需要人才的酒店建立伙伴关系,这样酒店吸纳人才的作用也就得到了具体体现。另外,当前人才市场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存在“双高”现象。这就要求学生的个人信息要更加完善,这样才能让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学生。酒店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酒店能满足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保证他们的一些权益,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是能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的。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紧跟酒店行业发展的潮流,并且与现实工作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目前,酒店行业发展迅速,这也能很好的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只要我们能跟上时代的补发,找对专业发展的方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一定会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