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庄子秋水写一篇议论文 第1篇

1、春雨贵如油,不让一滴流。

2、谷老米碎,人老体衰。

3、缺口不管好,有水也要跑。

4、土旺种棉花,旺罢种芝麻。

5、六十天荞麦四十天雨,荞麦沟里不积水。荞麦不怕连阴雨,小麦不怕火烧天。

6、棒子地里卧下狗,一亩多打好几斗。

7、豆麦轮流种,十年九不空。

8、换茬不换土,一亩顶两亩。

9、要想吃蔬菜,浇水要勤快。

10、十年茄子九年瓜,芝麻就怕种重茬。六月种芝麻,顶头三朵花。

11、挨着大树不长苗。

12、蓄水防旱,该打八斗打一石。天旱水如油,莫让它自流。救水如救命,保水如保金。

13、没有十成苗,难得十成收。

14、麦浇三叶胎,麦收三月雨。

15、勤填锅底勤掏灰,门前才有三大堆。

16、没有好种子,难得好收成。

17、有虫治,无虫防,丰收先保苗儿壮。

18、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19、犁得深,耙得烂,一斗子,打几石。

20、庄稼百样巧,肥是无价宝。

21、蚕老一时,麦黄一晌。

22、田底一寸肥,田面九寸穗。

23、苦瓜子结不出甜香瓜,不选种长不出好庄稼。若要出苗匀,种子先选纯。

24、小麦浇芽,油菜浇花。

25、谷倒满仓,麦倒精光。

26、栽得早,收得好;栽得迟,不当时。早播早种早收,迟播迟种要丢。

27、苗生三叶锄三遍,助苗生长又防旱。

28、一七打苞二七出,三七扬花四七谷。黄秧分昼夜,薅草隔时辰。

29、十亩田一眼井,三年无雨收八成。

30、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菜当三分粮,因子当间仓。

31、春来多捉一个蛾,秋后多收谷一箩。百治不如一防。

32、深耕一寸,多打一囤。

33、五黄六月不要困,三挑塘泥当挑粪。

34、适时收割适时种

35、麦子不锄一把草,豆子不锄结荚少。

36、坡地开荒山露骨,山川良田冲得苦。

37、沟渠纵横水长流,百日无雨也丰收。

38、春天多捉一只蛾,秋后产量加一箩。春风虫儿遍地走,防治虫害早动手。要想来年虫子少,冬天割去田边草。除虫如治病,不治丢了命。

39、要想庄稼收成好,三犁三耙不可少。

40、地荒出草,地光出宝。

41、水库有三好:防旱、防涝、防水跑。

42、豌豆不要粪,只要灰来拼。

43、不是靠天吃饭,全靠双手动弹。

44、雨后要翻蔓,收时担一担。

45、要吃萝卜大,不过六月夏。

46、砌堰培地,当年得利。

47、深耕密植得珠宝,浅耕密植得稻草。稀植多草,密植多稻。

48、冬锄春苗好,春锄杂草少,不锄收成少。头道浅,二道深,三道把土壅到根。

49、地松好栽红苕。

50、地瓜要长好,养苗需要早。

51、栽秧要栽梅花秧,米满柜来谷满仓。不要问爹问娘,小麦出头好下秧。

52、牛不放不壮,秧不薅不长。

53、一粒粮食一滴汗,细收细打细凭算。一粒粮食一粒金,颗粒还家要当心。地不丢穗,场不丢粒。

54、要想多打粮,田间选种忙。

55、换地不如换种,换种犹如施肥。

56、冬耕耕得深,庄稼肯生根。

57、光锄不捡草,枉自费工劳。

58、豌豆不择地,瘦坡结好粒。

59、岗地挖河防天旱,湖地挖河防水灾。

60、插秧嫁女,不避风雨。

61、天天起得早,粪多庄稼好。

62、要想收成好,选种最重要。

63、白土地里看苗,黑土地里吃饭。碱土压沙土,保苗不用补。

64、六畜兴旺肥源广,五谷丰登粮满仓。

65、高粱开花,晴个火呱呱。

66、旱天多耙,出苗没差。

67、两行麦子两行豆,加点肥料双成收。

68、生根不压粪,长成蒿子棍。

69、羊吃麦苗将根烂,牛吃麦苗一大片。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只种不管,打破金碗。

70、棉花不害羞,连连续续长到秋。棉花立了秋,大小一齐揪……

71、早霜伤苗,晚霜伤桃。

72、站牛谷,卧牛秫。

73、田不冬耕不肥,地不冬耕不收。冬耕深一寸,春天省堆粪。

74、田水保栽,塘水保苗。

75、锄草不锄根,留下祸害根。

76、今冬积下来年粪,莫等春耕忙一阵。

77、立了秋,把头揪,一棵棉花摘一兜。

78、拔病株,留好苗,等距密植要记牢。禾苗小,要趁早,除去小,留选好。

79、要让地下水抬头,莫让地下水白流。

80、深耕三寸,虫儿灭尽。

81、要想来年虫子少,冬天烧去地边草。地里打扫干净,来年少生虫病。填平积水坑,防止虫蚊生。

82、三月有粪挑,谷子压弯腰;三月无粪挑,收谷不用刀。马无夜草不肥,苗无粪水不长。

83、庄稼要紧,开苗要稳,锄不伤根,耥土要匀。庄稼一日不收,管理一日不休。

84、种绿豆,地宜瘦。

85、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86、多耙多盖,出齐长快。

87、五味盐为主,密植肥为主。

88、红苕粘湿泥,只长一层皮。

89、泥无三寸深,薯无三寸长。

90、谷子怕急雨,麦子怕春早。

91、防荒又防旱,小心蝗虫来捣乱。

92、锄头底下看年景,働头底下定年成。

93、无虫要防,有虫早治。

94、秋天翻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抓苗。秋季早犁田,工夫在隔年。

95、苗好一半工,秧好一半稻。

96、上粪不浇水,庄稼噘着嘴。

97、天晴好薅草,落雨好栽苕。

98、水是庄稼的油,按时灌溉保丰收。冬水灌得好,强过上粪草。

99、机电提灌,不怕干旱;只要勤灌,天干也能吃饱饭。

100、秧田要整一掌平,下种手要撒得匀。稀播秧苗壮,密播瘦又黄。

101、人怕老年苦,稻怕秋天旱。

102、春天干得强,秋后有余粮,春天多刨点,秋后多收点。

103、小豆犁浅,不如不点。

104、禾怕枯心,树怕剥皮。

105、田间管理如绣花,工夫越细越到k。

106、稀谷壮秆,三穗一碗。

107、千算万算,选留良种合算。

108、干种萝卜湿种菜。

109、瓜地铺石沙,一棵结七八。

110、要想种子保险,自繁自留自选。

111、要得包谷结,除非叶子不挨叶。

112、脚低淹到腰,不如迎头浇。

113、拔除病株留好苗,等距密植要记牢。

114、镰刀不快不下田。

115、今年栽得密植秧,明年丢掉借谷筐。插秧插得正,上讨露水下讨粪。秧子莫栽深,下土就生根。

116、地是主人水是客,不留就不得。

117、家种三升豆,不怕六月荒。

118、杀虫一条,保住百苗。

119、修库如修仓,积水如积粮。

120、二月下雪,小麦吃苦;早锄两遍,可以弥补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121、收蜂先收王,灭虫先灭“娘”。苗要好,除虫早。

122、红苕不扯草,长草不结苕。

123、雨后就铲地,棉桃不落地。

124、春灌接冬灌,粮棉翻一番。

125、谷返青一把糠,麦返青装满仓。

126、灯里无油灯不亮,田里缺肥苗不长。肥是农家宝,种地离不了。

127、宁施一窝,不撒一箩。

128、秧壮田肥早半月……

129、三耕四耙五锄田,一季庄稼吃两年。

130、门前没粪三大堆,长好庄稼是胡吹。

131、土浅薯短,土溁薯壮。

132、除虫不迷信,迷信除不尽。

133、禾到秋边止,麦到夏边黄。

134、旱不死的芝麻,瘠不死的黄豆。

135、人靠地养,苗靠肥长。

136、一年之计百年安,修好塘堰不怕旱。塘是田之母,水是禾苗血。

137、山洪暴发冲一片,修沟打坝一条线。

138、麦浇早,谷浇老。()

139、种子田,好经验,忙一时,甜一年。种子多几宗,不收这宗收那宗。种子换一换,增产一大半。,

以庄子秋水写一篇议论文 第2篇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以庄子秋水写一篇议论文 第3篇

秋天,成熟的庄稼自豪地排列在田垅,等待主人的收割,而它们的主人,则仿佛就要主持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精神抖擞,怀了满腔的热忱,嚯嚯地磨着放置已久的镰刀,打磨着钢刃上面的锈迹,直到它们在秋阳下烁烁闪光。

他们将虔诚的目光投向田野,投向一片片等待收割的庄稼,压抑了一个季节的希望再次膨胀起来,凝聚起一股将要喷发的力量,使人相信,他们有足够的力气将那些庄稼颗粒归仓。这个季节是属于他们的季节,躬耕土地,播下种子,挥汗如雨之后,终于在这个季节里得以收割,得以喜悦。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典礼中,豆荚是最早上路的新娘。八月,金风送爽的时候,豆荚就开始成熟了,那些成熟了的豆棵,不再和它的童年、青年一样无拘无束,而是把已经苍黄了的身体娇羞地紧紧收拢,只展露出最诱人的部分――豆荚,这是它们的果实。此刻,它们的叶子也一改夏季野性的苍绿,变成暖暖的深黄,苍黄的羽针便是成熟的标志。八月的阳光仍然火热着,而那些豆棵却要在这飘着桂香的时节走向晒场,走向将要展露它们浑圆和成熟的地方。在平展的土坝之上,它们静静地卧伏于地下,任阳光在身体上温柔地抚摸、亲吻,等待阳光给它们镀上一层神圣而美丽的金黄。这时候的豆荚,便在这温暖的抚摸里,在农人不经意的注目中,发出噼噼的炸响,只一个晌午,籽粒饱满的豆粒便一颗颗炸落出来,蝉蜕一样,由一种植物变作一种粮食。

这是一场庄稼与农人之间特有的庆典。在疾速挥动的镰刀下,蚱蜢会从人们趟过的草丛里弹起,在草的深处倏地起飞,又沉沉地落在苍黄了的草叶上,蚱蜢也到了产籽的季节,产籽后的蚱蜢会在霜冻之后悄然死去吗?秋天虽然来临,但是它们的双腿和翅膀仍然强健有力,并且能够在原野上发出阵阵清脆的喀喀声响。

除了大豆,还有玉米、高粱、地瓜,以及累累的各种各样的果实,一切属于人类的粮食、果蔬,都在汗水浇灌下,在一份份殷切的期盼中登场。新掰下来的玉米棒是硕大的,外皮给剥离开来,一梭梭悬挂在房檐和墙头上,收获结束,所有的户前屋后的树上,都披挂了厚重的玉米梭子,那时再到村头去看,满村尽是黄金甲。

这是北方的秋季。山腰上的果林里,密密匝匝地结满了柿子、苹果、板栗――北方的果农几乎家家都种有这种看似平常的果子。他们将那些果实从压弯了腰的树梢上摘下,小心翼翼地装箱储藏起来,不久,山道上便会赶来许多经营水果的客商,车载人扛地把果子运下山去,运到远方的大都市里,转手换来一沓沓钞票。

在季节用“秋”这个字眼轮回并命名的时候,长空里,雁阵开始南归,嘹亮的雁鸣响彻了秋的苍穹,就连飘有几缕薄纱轻絮似的白云,都生出满眼的秋色,浩瀚渺渺。在湛蓝而高远的天空下,深秋的山色便显得更加苍茫,山顶之上,树叶开始泛出浅黄,金黄,最后殷红似火,灿烂如霞,整个山野斑斓辉煌。

收获过后的田野显得空旷起来,如果久居在城市空间里,一定渴望这种辽阔感。当一切收获完毕归于宁静,热闹过后心里总会微微浮上一丝失落,一丝怅然,仿佛刚刚经历一场盛大的庆典,曲终人散的感觉――这是不是悲秋呢?然而收获的喜悦是早已种植在心头的了,直到时间过了很久、很久,仍能感觉那个秋天就在眼前,感觉自己仍然就在落叶上行走,在草叶和阳光里行走,在田垅和幸福中行走,脚步越过风声和雨声。

我仍记得外祖父七十岁的时候还趁着黑夜到地里收秋。他在秋天的田垅里挥动镰刀的手臂是那么有力,一张一翕的姿势那么敏捷。等到庄稼收割完毕,外祖父便会搬一只方凳,凳上放的一样是南泥的茶壶,一样是茶杯,廉价的茶叶抓上一把,用水冲泡一会儿,斟一杯慢慢地冷着。他自己,则摇着一把破躺椅,蹴在院门口的门槛里,目光炯炯地望向远处的田野、山岗。在外祖父的心里,那是他刚刚撤离的“阵地”,而他则像是刚打胜一仗的战士。

而今,外祖父已经作古,秋天的时候,我便会到田野里走走,捡拾一些关于秋收的碎片。然而秋天来临,城里竟连这样的记忆的碎片都没有。郊外也有好多的土地,可许多田地去年还种有青油油的庄稼,今年却在某个早晨,突然发现它们被挖了一个个深坑,周围竖起一道道绿色的尼龙网,在推土机突突的轰鸣下,不久,一座新的钢筋水泥的格子楼房便竖立在眼前了。

以庄子秋水写一篇议论文 第4篇

课堂上我们得出结论,《秋水》反映了河伯这个人见识短浅等*格缺点。但是我认为它作为一篇寓言,它含有博大的道家思想。它的光辉不仅在文,还在思。下面是我思考的庄子在《秋水》表达的几点意思,与君笑纳。

三种境界

《秋水》讲述了河伯自认为黄河最美,但看到大海后自知短浅的故事。我认为庄子借用黄河和大海喻指三种境界。地,天,心三界。论宽广,地不如天宽,但天又比不上心自由。河伯之所以会自满,只因他只看到天(黄河)比地(小溪)宽,但不知心(大海)远。

庄子认为心是最自由的,它具有超越*,超越于万物,摆脱了宇(时间)宙(空间)的束缚,也就是无限。大海是心的境界,而小溪是地黄河是天。其中,地天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而心的境界只有少数生人才能达到的了。庄子向往这个境界,他其实也已达到。现在人们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思也差不多吧。

两种存在

除三种存在外,庄子还借用黄河和大海还说明了两种存在,即相对存在和究竟存在(相对真实和究竟真实)。我们要主义以个细节。河是水,它会流动。比如小河汇入黄河,黄河注入大海。也就是说我们讲小河美,黄河美时,它们已经变了,它也许还是美的,但是它们的美已经与我们赞美它们时不同了。因为它们会流动,它们的内部在一直发生变化。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变化,因为它是以种动态的平衡。它们一直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它们的美也是以个动态的美。这就是相对真实。永远恒一的美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万物都是不真实的。那么有没有究竟真实的事物呢,有的,庄子说的是海(道),就是道,只有道是究竟存在即永恒,而其它一切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都处于变化之中。就向黄河终究要注入大海,而大海不会复返黄河一样。

对儒家的讽刺

《秋水》中河伯说过,他曾听人小看孔子的见闻,当时他不相信。从中可以看出:1:河伯开始不相信说明儒家在当时是有一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这和历史上战国时儒墨是显学不矛盾;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在庄子心中地位并不高。我想在这里庄子借河伯之口是想说明他的治国主张。即无为。其实诸子百家公认无为而治是治国的最高境界。无为废,有仁;仁废,有义;义废,有礼:礼废,再法;法废,整个社会就会万劫不复。无为仁义礼法,是境界慢慢堕落的。打个比方,只有在鞋不合脚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你穿着鞋。如果鞋很舒适,那么走起路来就像鞋不存在一样。表面上是什么也不做,实际是好到一种程度的表现。老庄担心的是,人们只注重表面时候得那个礼节和忽略了仁义的本身,并不是不要仁义。从历史的角度看,道家的担心不是多此以举,在后世果然得到了验证。

道与儒

说到底,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要求等级和规范。而道家强调人的自然*,到达了以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境界。儒家讲究入世,道家是出世。既然如此,如果说道家代表虚无,那么建立在自然基础上并发展的社会也上虚无吗?那么代表社会的儒家也是虚无吗?而且道家提出道这个信仰和前提,是想让一个人有所敬畏,敬畏自然。那么自然也是虚无的吗?这显然不成立。所以我不认为道家是虚无主义,老庄是悲悯地思考着我们终极关怀的哲人。

以庄子秋水写一篇议论文 第5篇

秋雨来到果园,把鲜艳的颜色带到果园。把紫色 、红色和白色带给了葡萄,你看那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秋雨把金黄色带给了梨子,梨子开心极了,长得就更多,更甜了。梨子们你挤我碰,正等着人们去摘呢!当然,秋雨也将颜色带给了苹果,有了颜色的苹果也更甜,更光滑了。

秋天的雨来到田里,庄稼们愁眉苦脸,看来是庄稼们有很长时间没有喝水了。它们看到秋雨来了,高兴得很。只见庄稼贪婪的喝着雨,一边点头,似乎在对秋雨说:“秋雨,你真好,我一定会长得又高又大的!”秋雨听完庄稼的话,微笑着离去了。

秋雨来到花园里,将美丽带给了菊花仙子。秋雨悄悄地,悄悄地,叫醒菊花仙子,并告诉她:“天气冷了,我给你们带来了漂亮的外衣,快穿上吧!”有些菊花仙子听了秋雨的话后,马不停蹄的穿上了秋雨带来的衣裳。你瞧,菊花仙子穿里外衣后多漂亮啊!尤其是外衣的颜色,多得让人应接不暇。譬如:似火的红色,如雪的白色,似霞的粉色……可有些菊花仙子却显得羞羞答答的,不敢穿上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