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课程的改革,让小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学会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安排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只是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向学生教授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和我们的时代主题相统一。那作为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如何来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工作。在我们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他们虽然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但往往都停留在玩的层面上,所以我们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我们的教学,不但能够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提高我们课堂效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因为我们的信息技术知识一直在不断更新换代,飞速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够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我们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努力使得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地产生变革,跟上时代的发展。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非常大,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教学过程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收到相同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教学方法。这种比较理想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同时还可以优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在我们小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再加上学生年龄比较小的特点,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显然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只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最终会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从而难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他们各自的学习潜能,我将把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层的学生为优等,他们的电脑基本功比较扎实,乙层的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丙层的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较差或者没有。在我们平常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上课的时候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人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从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在我们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说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让学生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中知识内容毕竟有限,可是计算机知识的发展却是无限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是否能掌握利用这些软件来进行加工处理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我培养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画图软件的使用,二维动画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网页制作,杀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当我们对学生进行这些知识面的拓宽,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有意穿插工具软件的教学,当然,也不可能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只要让他们对此有个比较浅显的认识和拓展,当他们在以后的应用中需要的时候,就能够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个较好的复习和巩固,从而促进他们的各种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2篇

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学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未来。相对应而言,小学的教育需要有和谐、协调、均衡有序的环境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只有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和谐的管理办法,才会形成教育内部的和谐,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人文主义教学下的小学教育特点

一是以人为本。“以人文本”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部分,教育者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管理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是以师生为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需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校领导要理解和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合理需求和自主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作为教师,则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和成长。二是综合管理。在社会上的每一个团体都需要用制度来约束,教学团体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学校及班级的管理,不可生硬而强制,需要采用双休的管理方式,即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刚性管理是以工作为中心、强制性的需要学生和教学遵守的教学制度,是硬性的规定,强调规章制度管理的模式,具有不可逆性。而柔性管理是以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为前提的,以激励的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积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育管理中我们需要柔性管理,需要校长、教师运用品格、情感等因素,与学校职工、学生平等地交往,以激励的方式,让他们从内心信赖、认可自己。

二、教学理念下小学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精心设计,明确教育目标。设定目标对于管理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教育的管理应该从学校和班级以及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目标制订计划和制度、标准等,建立以中心班子成员为核心的决策层、指导层以及具体的操作层三个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在对此管理教学的执行中要使学校及师生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而在这个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环节都应当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尽可能地将学校的前景意愿、教师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意愿形成“共同愿景”,发挥共同目标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作用,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的和谐高效。二是率先垂范,发挥教师影响。在学校,教师是接触学生最多的人,所以应以自身的具体行为为学生作表率,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积极发挥个人影响力,使学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和谐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从中汲取养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学校工作,并结合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反馈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来解决问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教师要提高管理的艺术。在管理中,教师要严明自身的管理思路,对于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机指出,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积极寻找解决措施,化解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校制度的解读,教师要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教学开始的基础,但是同时,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校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此来提高自己对班级的管理行为。最后,积极对学生表扬鼓励,通过写表扬簿、光荣榜等,激励班级的学生,从而形成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垂范,在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使教师受到熏陶,学会自律,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三是平等民主,正确处理班级事务。

平等民主是人本管理的基石和必由之路。因此,在教育管理实际工作中,不论是校长处理学校事务,还是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都应秉持民主平等的理念。具体到教育管理中,无论是从教师评优、福利分配、晋职到班干评选、三好学生评定等都应采用公正民主的做法。由于不同的学生个人差异和能力有所不同,其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强调公正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尽可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其学习中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鼓励和肯定。班级事务处理中多听取学生意见,保证各项事务处理得公正,以理服人,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四是投入情感,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工作是爱的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爱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教育管理中,教师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在管理中融入爱与责任,体现“人文关怀”。

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师可多使用“你的看法如何”“我们一起做”“谢谢你”“我也有错误”等充满人情味的话语,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理解的认同。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关心其心理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级内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班级氛围,使学生信赖教师。总之,小学教育管理中应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周兴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浅谈.读写算,,(01):106.

[2]陈小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读写算,,(10):26.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3篇

执笔:曾海霞

【内容提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品读悟词等感悟四法,完形填空、关键语词串联等积累六法,情境造句和移用活用造段运用五法,此外还构建我校“三层次”基本语文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课内外自觉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感悟积累运用 教学三层次 读写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 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06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庾群若(副校长)、曾海霞(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彭素香(副教导主任)、江冰(语文教研组长)、黄彩琼(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 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 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04年9月——2006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 研究的总结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8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彭素香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说真话、***事、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2005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4篇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

吕鸿鹏

(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乡吕家拉小学)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祖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任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毫无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与大家共勉。

一、树立开放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开放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彻底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的位置,并积极践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小白兔和小灰兔》《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解放学生身心,让学生走出教室,奔向广袤生活天地去体验、去感受。

二、采用开放教学方式

开放式教学是摆脱僵化、固定、权威教学方式的一种形式,就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自由,从自由生活中受到真正教育。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教学中不能苛求课堂纪律严肃统一,而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各种方法开放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运用了多媒体播放形式;在学习《有的人》时,运用了辩论会的形式。开放教学形式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这种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精心构建开放式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进“大语文”广阔天地,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工作中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学生个性魅力。

、、、、、、、、、、、

杨小龙。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前瞻性思考.新课程学习,(02)。

江美玲。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栾成勇。让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江苏教育,(03)。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5篇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影响下,教学强调增强学生的互动性,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阐述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教学的几点举措。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育;创新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高效性、开放性、及时性以及综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更新了教育手段,革新了教学内容。因此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时代发展的趋势方面来分析,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并且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在各行各业中,包括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其次,从教育实践要求上看,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我们当前发展教育的重要目标。此外,我国教育部当前正努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如何借助技术进一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自主、合作、探究更易实现,这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和实践。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在信息化条件下,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将合作、自主学习方式变为现实。其理论研究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建构主义理论。

(2)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3)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理论。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课题早有存在,并且在理论搭建以及实践教学中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在探索翻转课堂。笔者认为,此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两方面,一是研究如何利用同步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最大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具有深刻影响力,无论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或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强大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

(1)通过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基本模式,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向高水平方向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途径,推动城乡教育、校际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通过对此课题研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并养成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己成绩的好习惯,及提高学习质量,发展兴趣特长;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的大力推行下,数字化教育走进了我国的教学课堂,并逐渐成为一种变革趋势和发展方向。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学校应该从管理上、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并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以及优质资源分享的局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创新教学,大胆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讲为主”已经成为过去式。

1.实现个性课堂

彻底颠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并努力发现问题,并由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教育体制的翻转。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师成为“辅佐者”。自主课堂的实现,还需要有完备的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让学生要通读提纲,并能根据自己知识实际的掌握情况,分配好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方式,并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此外,对于那些优等生,教师还可以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要注意的是,要注意课后总结,利用上课实录、微课等进行知识回顾,力求将知识掌握扎实。

2.实现互动高效课堂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探讨,总结出最优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教师的角色就像是一位导演,并引导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中来,只有大家一起积极参与,与同伴一起分享交流展示,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课堂的高校进行,利用平板电脑和云平台等工具,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及时反馈学情。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交给学生课后自学理解,把课堂时间节约出来,主攻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着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定位更精准,课堂容量更丰富,课堂效率更高效。促进观念改变、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未来教育的宏观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有力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教育要与时俱进,也要讲求效率,当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必定将推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6篇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很重要,在此阶段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些兴趣和能力基础,学生才能在以后数学的学习中更加容易,才有可能在新的学习中取得新的突破。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也不断创新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改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1新课改小学教学新方法之情景设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而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数学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并提升自己的逻辑与思考能力。设计情景时,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情景中思考,并有所收获。而且,教师可以创造的情景有多种,可以是问题情境,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将学生带入情景,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问题的矛盾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在兴趣的激励下积极探索。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置情景,学生便会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可以创设现实中的分桃子情景,教师可以带来9个桃子,并让学生思考,假设每个盘子里分得的桃子一样多,那么有几种分法,分别是哪几种。这样学生便会思考,每个盘子分9个,便需要9÷9=1个盘子,如果每个盘子分3个,便需要9÷3=3个盘子,这样一计算,学生便在情境中联系了简单的除法知识。再例如,当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后结果却是3只猴子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只猴子分3只桃子,不够分,每只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会打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多少只桃子猴子才不会打起来,学生思考过后会回答:9只,12只……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了。

2新课改小学教学新方法之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采取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及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新课改发布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那么如何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所以,“互动教学”成了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也是从教师自己行动到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小学数学特别强调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进行交流,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知识讲解过程,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拿出提前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看一看每个小组能拼成几种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又是多少,并对最后结果进行记录,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肢体语言的互动讨论: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例如,一个满脸严肃面目“狰狞”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是畏惧,毫无亲切感可言,如此一来,学生哪里还敢发言,积极性又何在呢?相反,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轻拍肩膀,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而后便是积极有趣的课堂。在讨论中内,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无疑为他们树立了自信。例如,“6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如果初中生用手指数的话,肯定不够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合作,通过共同的配合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为主,并很好地教授给学生新的知识。

3新课改小学教学新方法之联系实际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现实中,对现实中的一切再熟悉不过。所以,如果我们能现实中的素材与小学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学生肯定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应该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并从生活中选取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元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案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即课堂教师的教学效率。此外,老师在讲解一些例题时,也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去联想,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通过新学的知识去理解、去解释的。我相信,既然现实留住了我们所有人,它就有能力带给小学学生一些学习上的惊喜和意外收获。例如老师在讲授“丰富的图形世界”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建筑或是其他事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去分辨每幅图是什么形状或立体,是圆柱?是正方体?或是球?或者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们外出,让学生在玩耍中找出不同立体形状的事物,并对找出数量最多,形状最像,答案最准确的学生进行奖励,那么学生就更有寻找的激情了。这种方式既可以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又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中丰富多彩的图形,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能力。再例如,学习简单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数比同学家人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个人,同学家有7个人,那么自己家便比同学家少3人。在不断地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断提升,这也证明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教育在一步一步改革,经过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高效率,所以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多采取新方法,并在其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有热情。但是每个学校的情况毕竟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来对新的教学策略进行修改,与学校的现实结合,才能产生期待中的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荆延花.浅谈新课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亚太教育,,11(1):56-58.

[2]王书秀.新课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46-52.

[3]_洁.谈新课改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教学[J].未来英才,2015,2(1):56-58.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7篇

目前,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已经成了中国英语教育界关注的一大特点,不仅出现了许多国内外科研方法专著和本科生、硕士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南,而且成功举办了好几届青年学者教师科研研讨会。所有这些活动无疑已经或正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课堂教学的不同方面。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及科研水平上台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Selinger&Shohamy:_)

演绎研究和归纳研究[启发式](Selinger&Shohamy:_)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Selinger&Shohamy:_;陈向明:2000)

资料研究(Teitelbattm:1982;Brown:1988)和原创性研究(Brown:1988)

观察研究与实验研究(Teitelbaum:1982;Bmwn:1988)

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Brown:1988)

历时(纵刨面)研究与共时(横刨面)研究(Ellis:1985)

实证研究(Babbie:2005)与非实证研究需要注意两点。目前,对于研究类别划分的做法不尽相同。如Teitelbaum(1982)将研究大致分为资料研究与实验研究两类。社会科学研究(汪卫华:2006)依据研究方法的特点将研究划分为描述与解释两大类。而我们将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放到一起,创造出来一个非实证研究的做法也并非聪明之举。另外,除了以上划分的交叉特点以外,还可以继续划分,如实验研究又可划分为前期实验与类式与真实实验研究三种(文秋芳:2001);再如实证研究又可进一步分为实验、调查、质的田野研究、量的研究、个案研究、评估研究与包括内容分析、数据分析、和比较与历史分析在内的其它研究(Babbie:2005)。

2选题

选题至少应当考虑到三个方面:选择范围、选择标准与课题的具体化,即缩小研究范围。

选择范围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生可选课题非常广泛。从学科及学科分支的标准看,我们可以从语言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人手。仅从语言内部人手,我们就可以有以下七大技能的研究。即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听、说、读、写。从外部人手,我们至少可以有七大研究方向。即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进一步的学科交叉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等研究方向;语言教育教学又可产生如教学理论、教学流派、教学方法与技巧、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等研究范畴。从教学具体内容看,我们还可有如何教听力、如何教会话、如何教阅读、如何教写作、听力测试、阅读测试、写作测试、口语测试、词汇测试、语音测试、语法测试等研究方向。对教学技术手段的关注又可以使我们涉足计算机辅助背景下如何进行语言教学改革及语言教学实践活动。

翻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即涉及翻译理论与实践,又涉及教学与文学与批评,因此我们便可以从翻译与翻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笔头翻译与口头翻译、文学翻译、翻译批评等多方面实施研究。

作为与语言专业密切相关的文学研究,我们既可以从内部人手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角度具体研究Wellek(1956)在《文学理论》中所说的存在方式、音律、文体、意象、隐喻、象征、神话、模式、类型、历史等方面,也可以从社会、文化、心理、思想及语言和其它艺术门类的角度进行所谓的外部研究。

同样,教与学的进一步划分又使得我们可以从第一语言习得(学习)、第二语言习得(学习)、儿童语言学习机制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而学科的精细又使我们的研究深入到语义学及语用学的范畴。

选择标准根据Teitelbaum(1982),选择研究课题最基本的标准有三个:①兴趣;②目的;③实用性。Slade(1997)提出了三个标准,和Teitelbaum(1982)大同小异:①重要性和兴趣;②可操作性;③资源的便捷性。

就目前本科段的毕业论文设计而言,我们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你是否了解你要研究的课题?了解多少?你的问题有无代表性?

你所研究的课题的资料是否在图书馆书店以及网站上找到?多还是少?

你所研究的课题在国内外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你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有无新意?

你的指导教师对于你的选择是否满意?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8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

传统的拼音教学只是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教起来费时费力,而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如我在教学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制“舌位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舌位、气流是如何变化的,接着适时、适度地加以解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另外,通过“舌位图”还可以对前后鼻韵母的发音进行对照,比较异同,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学起来有趣轻松,且省事省力。又如,在训练学生拼音拼读时,我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输入计算机,并对其剪辑加工,再配以音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比一比、猜一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拼音拼读训练,拼读正确后音响会发出鼓掌声,拼读错误后音响会发出告知通知。这样一来,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便被激发出来。接着再组织讨论、评议、改正,再拼读、再评议、再改正,逐步自我完善,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逐步掌握的目的。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

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占劣势,再加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低年级以识字为主,随着所学的字越来越多,学生年龄小,短时记忆占上风,遗忘率较高,学到后面的生字,前面的又忘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往往习惯采用挂图或卡片等辅助教具来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卡片的反复运用,加深学生的记忆,达到识记的目的,或者通过抄写、听写来加强记忆,但效果总是不够理想。反复听写过的生字词,学生还是会在下次的听写中出错。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巩固记忆呢?我认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遵循汉字构字特点,把枯燥、生涩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摸索出加减法、部首法、象形法、会意法、故事法等识字方法。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演示,还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刻地记忆这些方法。如在教学“村、桃、过、跳”这几个字时,先出示:“村、桃、过、跳”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村是由“木、寸”两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桃是由“木、兆”组成的。根据学生的这一发现,我演示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字的动画过程,有效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又如合体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像树、叶、林、听等合体字,部首用红色标出,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同时闪动偏旁,加强刺激,让学生感觉认识记忆汉字不再枯燥,反而每一次都有一种新鲜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从声音到图像,从静止的画面到生动的动画,让学生从对文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抽象走入具体,从而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例如,五言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过着幸福生活,远离农业生产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法理解田间劳动的艰苦,更不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并在今后珍惜粮食,我采用了投影教学,制作了一幅活动投影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弯着腰、弓着背给幼小的禾苗锄草。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老农脸上的汗水一滴滴滚落下来。当我把这些投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位老爷爷腰老那么动,多累啊!”接着,又出现了“还有看太阳多热,把老爷爷烤得直流汗”“田里的劳动真辛苦啊”“长大后,我要发明许多机器,为人们劳动”……当我出示一碗米饭并随老农的锄头动起来时,有些学生在小声议论:“以前我不爱吃馒头,曾把吃不完的馒头偷偷扔掉过,以后我再也不扔了。”“对,以后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粮食可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呀!”结果一节课下来,我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学生就理解了诗意,并且把诗中蕴含的道理深深地渗入了思想里,达到了预期目的,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9篇

【关键词】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教学研究

教师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不断研究才能做好的工作,教师除了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知识,掌握教学技能外,还要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教学、改进工作、完善自我。“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现时小学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教育研究应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推动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教师的能力可以分为从教基本能力和促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科研能力。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优劣是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速度快慢的晴雨表,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薄弱点”是教师科研能力不足。若不突破此瓶颈,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含金量”将遭到质疑。

我校语文组教师通过对保定25个县及市区乡校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从语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科研经历、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自我评价、语文教师的科研活动形式与科研方法、语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困惑与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影响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起步与发展的原因,从中找到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对策,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保定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分析

1.对教育科研认识上存在误区。虽然当前对于小学教师能否参与教育科研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一部分小学教师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教育科研是大学、研究所、专家学者的事,小学教师无须也无法开展教育科研的观点仍有一定的市场;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无须开展科研也能搞好教学。

2.教育科研理论素质不高,缺乏研究能力。缺乏研究能力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学校财政支持、资料占有程度、科研方法掌握程度、科研经验、科研时间。

二、解决对策

从培训者的角度看,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所不同,各项培训计划从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普及与提高培训、应急培训、专题培训等培训形式,分层要求,按需施训,以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

作为培育机构,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本着以点带面、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原则,利用继续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时机,制定专题,普及科研知识。首先,为学员精心准备培训资料和培训教材。在资料和教材的准备上,既考虑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又特别注意到科研能力与方法方面的教材优先充分提供。在课程的开设上,还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使学员开阔视野,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同时聘请教育方法论专家,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另外专家授课时还言传身教,讲述自己教学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思考到的科研课题供学员参考。

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农村小学教师通过教学自我反思,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客体来考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调节。一个教师一旦具备了这种对语文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就具备了一种自我监控能力,能及时调控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教学案例的撰写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它不仅可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还可以锻炼学员思考教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是教学研究的开始。教学反思还可以通过学员的教学观摩课展开。一节观摩课上完后,及时组织学员进行研讨,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客观的总结讨论。这对学员的进步会很有好处,同时还能把一些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碰撞出问题研究的火花。还可以通过指导学员写教后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反思。一个教师应养成写教后记的好习惯,这不仅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积累资料,为以后的教育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会教育科研方法使学员逐步掌握各种教育科研方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做课题的实践中由易到难逐步完成。通过开题报告的撰写,查找大量资料,学会文献查找法;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反思教学行为,学会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研究现状及有关教学情况的调查,学会调查法;通过教育试验的具体开展,学会实验研究法。而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使学员的研究水平逐步从直觉观察水平提升到探索原因水平,再提升到迁移推广水平,最后达到理论研究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路径学习的自主性是我国教学改革需要学生具备的特点,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施展发挥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小学生最多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不是很高,学习比较懈怠,缺乏积极性,这样对于小学语文的发展没有好处。

一、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学理念较为传统

现如今,因为高考制度,老师、学生,家长相对于实际应用来说更看重的是考试分数。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把教学重点都放在考试重点内容上,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忽略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指引,会导致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性,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课堂效率不高。

2.师生课堂互动较少

在常规的课堂上,老师往往一个人唱着“独角戏”,学生知识机械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因为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还没有自主控制能力,学习不可能一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上课不能聚精会神的听讲,上课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自然不能够全部接受,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不尽如人意。

3.教学目标不具体,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程度以及年龄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因为语文教学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重点难点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制定,因材施教。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目前老师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制定出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具体,因此教学效果也没有得到提升。如今的应试教育使得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一直没有更新,没有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授课的习惯。一直用小学生熟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所以他们会觉得课堂乏味无趣,他们会讨厌上课,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效率的措施

1.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在学习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事半功倍。在授课时,老师采用一定的策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层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模拟场景,让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小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含义。

2.课前教师做好备课准备

良好的小学课堂环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创立,老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备课准备。在授课前,老师要对自己讲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总结概括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在课上依据学生的适应本节课知识的能力向课外延伸新的内容。老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保证学生吸收了本节课的知识,还要延伸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这也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3.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如果一直都很严肃,学生在课堂上很紧张无法得到放松,那么学生自然不会喜欢这节课,对于这节课所讲的知识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吸收。而且学生在严肃的氛围中,思维不会发散,学习效率也不会提升。所以只有自由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定与课程相关的游戏,让学生更热爱语文课堂。在自由轻松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十分基础的学科,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个人素养,还能够使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目前虽然存在很多局限性与缺点,但是教师仍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提升教学质量也要重视课堂的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分析探索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代家凤.效率取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存在的问题 可行性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现在有很多研究都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但是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却比较少。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无论在语文教学的哪个阶段都不会改变,因此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有效性的提高研究势在必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定存在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求在阅读目标的设置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还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1]。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动机以及其他教学因素等,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难以满足理论目标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2]:一是,教材目标缺乏明确性。教材的理解、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例如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要具有默读的能力,但是这一能力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目标有深刻的把握;二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大。一般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大多选择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等,这些概念本身比较模糊,并且目标太。

2.阅读教学内容引导上存在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引导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缺乏重点。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定与原有的教学重点存在比较大的偏差,具体来说是对阅读内容与范围要求过高,而并没有设置教学阅读重点,从而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度的挖掘。很多教师现在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传统,但是在新时期为了更好的配合当前教学改革环境,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认为只要使学生拓展下阅读内容即可,却容易出现教学目标缺失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扎实的掌握知识[3];二是,缺少言语训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扎实的语文文字训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另外,新课程标准中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但是从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仍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偏重情感体会,却忽略了对语文文字教学方面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语言功底的提升和原有思维的培养,在情感体验的认知方面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不符合语文学科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进行汉字、词语、句子等基础知识教学,缺乏对相关技能培养的有效指导,教学方法上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阅读教材的选择只是单纯的依照相关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而对于差生则缺乏必要的了解、沟通以及关注,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断扩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并且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5];三是,没有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和教学环境因素的限制,多媒体设备单一并且技术含量较低,即使有的学校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补充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多地方的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不足,导致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没有很好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分析

1.对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能够指导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指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必须要明白,设定教学目标是在学习之后学生要通过哪些表现来证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因此目标不仅要能够明确学生在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能够做出具体可观察的表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语文基础字词音的学习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因此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例如,在1~2年级要求学生要学会默读,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默读技巧,5~6年级要锻炼和提高默读速度。小学语文教师要对现阶段默读教学的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教学内容引导。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有效性有直接的影。从整体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不要一味的追求独创性。教学内容要以新课标为主,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而展开阅读教学。

2.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特点比较特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通过竞赛来提高课堂活力。通过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例如,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定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字词进行自行默记和掌握,然后随机选派学生到黑板前进行听写比赛,对于默写成绩最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合理的运用多媒体,通过视频、音频等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由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有效落实阅读教学。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是今后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必须要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等,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多探索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更好的推进语文阅读教育的改革和进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融洽的阅读课堂,从而不断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203-204.

[2]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93-94.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12篇

对于语文教学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共鸣,思维与悟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精心设问、发问,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才能把课文学深学透,永记不忘。

下面来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抓住了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这样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变“直”为“曲”,由表及里,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四、寻找角度,挖掘深度,发散思维。

课堂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第13篇

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一、美在爱学生

优秀的教师爱生如子。爱是互相的,透过孩子们的眼神看到,他们对好老师依赖、信任与眷恋。教师是一种职业,学生是教师培育的对象。可这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成长,他们无时无刻不再向外界获取信息,真正的好老师,是将传道者与父母亲二者的完美结合。语文之美,美在语文教师本质的无私善良,她用温柔的情感,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稚嫩心灵。美在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当成人间精品一点点精雕细琢。

二、美在教学过程是有机的整体

教学过程为有机整体,这大概是我们在教学当中往往忽视的一点,我们往往只是单纯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而已。曾经看过王老师和余老师的视频课堂,我发现将教学过程视为有机整体,不但可以使学生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意识得到升华。虽然二位老师没有将初高中的课堂情景给我们展现,但是,我能在老师的每一节课上感受到无论她们讲述哪个知识点,都是有头有尾,我想她们在正式上课时肯定也是这样的。一堂出色的语文课,大致如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样,风头豹尾,前呼后应。往往我们在平日里的教学之中,教导学生作文章之时,要前后呼应,突出中心。那在我们平日的教学之中,是否可以将这一写作手法,用于教学呢?语文之美,美在语文课堂应是一副精彩绝伦的美景,整幅图韵味十足,意味深远,让每一位观赏者都身心愉悦舒畅,获益匪浅。

三、美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最多听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次在听完某特级教师的语文课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一句话首先应该前后颠倒,其次应在“主体”后面加上“地位”,“主导”后面加上整节课完全是学生在自己操作,学生自己主持自己安排;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身后看他们如何自己获得心灵的感悟:主持人精彩的主持和回报,下面学生精彩发言,激烈的辩论,现在那个场面还在我头脑之中回荡。其实,学生们往往没有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差劲,只是缺乏教师给与机会展示,缺乏我们教师给与鼓励的肯定,缺乏教师在关键时刻给与恰切的指点与引导。语文之美,美在学生。将精彩一幕努力让学生们自己主宰,让他们自己体验美的过程,获得美的感受。

四、美在教师自身的个性化艺术魅力

优秀的教师他们身上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才会吸引他人的注意,才会被众人所肯定。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往往想从名师身上学到教学技巧,学到教学方法,或是想得到什么秘籍。从而自己在教学时,能用上,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老师能将学生的兴趣与方法统一,能将学生的动力与方向统一,更能将教学的过程与结果统一。在这三方统一的背后,是教师充分的准备;是教师丰厚的经验知识;更是教师教书与育人完美的结合。这便是优秀教学的艺术魅力所在。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