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创业案例分析论文 第1篇

“我是一碗小米粥闹革命,”在凤凰科技主办的“趋势”沙龙现场,雷军穿着黑色短袖、蓝色牛仔裤和一双棕色休闲鞋,满脸笑容的如是说。这种装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一成不变的黑色翻领毛衣搭配着蓝色牛仔裤和白色休闲鞋。

雷军是是公认少数眼光很准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他投资的乐淘网、凡客诚品、UCweb、多玩网等十多家互联网公司,在各自市场领域内,都做到了前三名的位置。但他似乎更愿意分享他40岁再度创业的历程。2010年4月,启动小米科技,开始了一个互联网老兵在手机终端创业的历程。

老兵新生

在手机行业,雷军犹如大学新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些敏感,同时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激情。

雷军自己承认,在创建小米时,找人很艰苦,因为硬件领域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大家都以为雷军找人很容易,但注意那是在软件圈。找硬件的人,打电话过去,先做10分钟自我介绍,说我是雷军,我做......”,他有些无奈的说。

这正是大学新生入学的状况,四处惊奇的望着校园,但又不是十分熟悉,渴望尽快被认可,早日成为学校的主人。

在经历了漫长的6个月时间,雷军终于把打造小米的队伍凑齐,包括前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林斌等诸多业内知名人士。队伍初步成型,剩下的就是寻找供应商。在这方面,雷军又一次吃了“闭门羹”。他把所有的国内一流供应商门都敲了一个遍,最终只有一家愿意为小米生产,这也让雷军至今耿耿于怀。

雷军毫不掩饰对乔布斯的崇拜,他在“趋势”沙龙现场分享过程中反复以乔布斯和苹果为例子。他也把苹果iPhone(参数图片样张评测)的成功要诀,用到了自己的小米上。

首先便是名字,iPhone风靡全球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极容易记住的名字。比起其他品牌如密码似的产品名称,iPhone让不能年龄层、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都一下子记到心里。在这点上,雷军非常赞同,他把自己的手机命名为小米。看上去很简单、但却蕴含了诸多考量因素。

然后便是用户体验,雷军说,小米每周工作6天,2天收集用户需求,两天开发,两天测试。因此,很多事情是在跟用户的接触中完善的。

做乔布斯式人物

创业很辛苦,明星创业更辛苦,不仅要面临运营方面的压力,更要承受外界的各种质疑和猜测。就像生活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会引来褒奖或者骂声。

从雷军开始做小米时,质疑声就不断。先是魅族CEO黄章公开炮轰前者故意接近他,套取魅族手机的机密,为打造小米所用;然后是外界质疑小米的供货能力和营销策略的适宜程度。

加上小米相对同等配置机型所走的低价策略,更是有人直呼雷军是在赔本赚吆喝。此外,还有同行在微博上的冷嘲热讽,让小米从问世起便处于风口浪尖。

但这些似乎并未让雷军烦恼,更未让他打起退堂鼓。在趋势现场,雷军侃侃而谈,把小米的成功归结到用户支持上。“很多人都说,小米真的有这么火吗,是因为你没有成为米粉,你不了解,小米其实就用点点滴滴的回报来打动每一个人的。”他说。

这位43岁的互联网老兵在创业者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软件老兵到硬件新生,从投资人到创业,身份的转变让雷军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做乔布斯式的人物。

雷军创业案例分析论文 第2篇

一、初遇计算机

大学时期的雷军

雷军1987年,毕业于原沔阳中学(现湖北省仙桃中学);同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武汉大学是当时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按照学校要求,只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刚上大学,对自己要求比较严的雷军就开始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仅用了两年时间,雷军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读完大学的雷军便开始闯荡计算机市场了。

在我们许多大学生都还在考虑到底是考研还是考公时,雷军涉猎广泛,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并和王全国一起做过电路板设计、焊过电路板,甚至还干过一段时间的黑客,解密各种各样的软件。两年混下来,雷军和各家电脑公司老板之间都成了熟人,成了武汉电子一条街的小有名气的人物。

二、第一次创业

之后雷军受到《硅谷之火》中苹果公司创业故事影响,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开始创业,和几位同学一起创办了三色公司。但三色公司仅仅存在半年就倒闭了。他们公司当时主要做的事,仿制金山汉卡,但有另外一家公司盗版他们的产品,那家公司规模更大,这就使他们的成本更低,价格也相对更低。

三、第二次创业

1992年初,雷军加盟金山公司,成为“金山王国的第六名员工”。同一年由雷军牵头的金山北京开发部成立,雷军出任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经理,1998年雷军开始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1999年获得“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的殊荣。而同时期的其他互联网大佬在干什么,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四处碰壁,马化腾还在四处推销QQ的时候,李彦宏在美国读书。

四、创建小米

2007年,雷军带领金山软件成功在香港上市,上市2个月后,雷军宣布辞去金山CEO的职务。

2010年4月,雷军与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曾参与微软亚洲工程院创建并任工程总监)、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主持设计“明”系列手机)、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六人联合创办小米科技并于2011年8月公布其自有品牌手机小米手机。

现在小米手机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商。现在,随着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小米移动电源、小米耳机、小米手环等产品的推出,小米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生态链企业。而如此成就仅仅只用5年,是全球最快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

为什么小米能够这么快成功,雷军给出了一个答案,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当然原话不是这么说的,但这就是著名的风口理论。

“要把握住时代的机遇,抓住风口,顺势而为。——雷军”

当然雷军的成功肯定不仅仅因为站到了风口上。一个是精英的团队,雷军本人自然不必多说,长年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积累了人脉和影响力。除了创始人雷军外,联合创始人林斌曾担任过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副院长,担任过微软全球技术总监和高级开发经理,属于互联网和软件产品技术领域独立风骚的人物。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是中国互联网营销旗手,是参与感、手机控、F码、米粉节等互联网热词的创造者。还有很多高管,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

另一个就是文化和机制。

文化一个是指小米公司,就像雷军他自己一样,小米有务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公司文化。还有一个就是创新的精神,现在生活中除了小米手机还有,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小米移动电源、小米耳机、小米手环等产品。有一些网友称小米是杂货铺。但其实小米是想做一个小米的生态。

再就是机制,2018年,小米进行组织变革,新设参谋部和组织部,增强总部管理职能,同时将四大业务部门重组成十个新的业务部,促使一批80后高管走到前台。而且小米还有其独特的激励机制,允许员工在股票和现金之间弹性调配比例作为自己的薪酬,这样做即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急需的资金,同时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长期绑定,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之下想不成功都很难。

目前看来小米无疑是成功的,希望小米能够走得更远。创造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

雷军创业案例分析论文 第3篇

雷军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他和几位朋友到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过三巡,雷军感慨地说:“人是不克不及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军离开金山有两年。四个月后,他正式创立小米公司。

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著名的“雷军语录”——“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与金山时代的雷军相比,小米时代的雷军确实飞了起来,从软件业的“老革命”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新贵。

雷军在2011年7月回归金山软件(),出任董事长。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最终奠定雷军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非金山。

“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

创办小米时,雷军刚过40岁。“四十而不惑”,雷军自己也说,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20年的商业经验之后,“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全新测验考试。

“前面16年在金山练基本功,后面几年练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到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他说。

这些“无形的东西”,也就是雷军对人生的感悟——“任何时候都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雷军的老朋友、雷锋网的创始人林军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势比人强,即即是雷军这样的强人”。

雷军极聪明,年少成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用两年时间修完了所需学分,并完成了结业设计。大四那年,雷军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的金山汉卡,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但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价格更低,出货量更大。很快,三色公司经营艰难。半年后,公司解散。清点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大学结业后,雷军只身闯荡北京,1991年年底在中关村与求伯君结识,随后加盟金山软件,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两年之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总经理。1998年,29岁的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堪称年少得志。

但是雷军在这个台阶上一待就是十年,直到2007年年底离开。这段时光,也是雷军“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日子。求伯君立志让金山成为一家可以挑战微软的民族软件企业,理想之路步履维艰,金山历经从办公软件到词霸、毒霸,再到向游戏和网络的多次转型,几经起落。雷军带领金山五次冲击IPO,最终还是依靠网络游戏的业绩,在2007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金山当年的上市估值,远不如同一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几年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百度等互联网企业。

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结业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祎也才加入工作,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祎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视的状态,因为雷军出道早,江湖辈分高,是中关村里的元老。但是,短短几年后,这帮“小字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丁磊、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国首富”。

风云幻化间,时势使然尔。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感慨:“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2003年时,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那一瞬间,我压力非常大,作为CEO,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团队不敷好,还是技术不可,还是自己不敷努力?”

雷军说,最后自己想明利剑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顺势而为。在雷军看来,所谓大成,和大势高度相关。就像他的两个快乐喜爱,围棋和滑雪,讲究的也都是“势”。

金山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要。2000年,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四年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2007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最好的选择。”雷军的一个朋友说,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跨越40亿美元。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

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成预估的。雷军自己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此外公司。

很快,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移动操作系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2012年卖出719万部手机,2013年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趁势之外,雷军对人也非常看重。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找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人,他就穷追不舍,直到把人说服为止。他找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七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小米的初期员工告诉财新记者,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看到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直接就跟了过去。

雷军自己做投资的原则也是只投资人,不熟不投,投资后只辅佐不添乱。雷军说,自己创业初期最大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看到最肥的市场,找来最厉害的人,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

决定做小米之前,雷军给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打了一个极长的电话,打光了三块电池。事后,刘芹说,其实那晚主要是雷军在说,他在听。

“雷军做事情很周全,计划很缜密,他不需要被说服,只是在做决定前需要有人PK。”刘芹说,他和雷军很熟悉,一直觉得雷军会自己做一摊大事。整个过程,刘芹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已经功成名就了,还需要跳下来拼一把吗?”雷军回答,“我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第二天,雷军带林斌和黄江吉去上海见刘芹。见面后,刘芹给他们每人上了一杯菊花茶,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三个,一个来自微软、一个来自谷歌,一个来自金山,整个土洋结合,怎么合作?”第二个问题是,“你们怎么看待创业?”一个半小时之后,刘芹就敲定了投资,整个过程并没有聊小米具体要做什么。

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晨兴创投、启明和IDG,公司估值亿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业内人评价雷军:“他是错过了上一波(互联网),成于下一波(移动互联网)。”

“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能去做”

一位投资人总结小米模式曾说,小米在思路上领先两年,产品上领先一年,传统的手机厂商很难追上。手机行业对小米的态度也经历了从“看不起”“看不懂”到“看不见”的几度演进。小米起势之后,几乎一骑绝尘。

很多人都曾问过雷军一个问题,市场和大势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他人学不会小米模式?雷军说,小米模式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是先进的互联网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胜利。具体展开,又是雷军常讲的七字箴言——专注、极致、口碑、快。

外界对小米的误读,会让雷军非常在意。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马云说小米的核心是营销,下来之后,雷军特意找马云解释,小米的核心在于产品。雷军对外界贴在小米身上的“期货”“饥饿营销”等标签也感到委屈,甚至多次发文辩解,小米每个月的产能达到200万台,已经跨越很多传统厂商。为此,雷军还在今年年初承诺,2014年的供应量至少会达到4000万台。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雷军看来,最终还是落在产品自己。雷军也对财新记者说,当营销和产品并举的时候,就说明产品不敷极致了,“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一谈到小米的产品,他不由自主地就会音量上升,身体前倾。每逢有采访或其他公司前来交流参观,雷军总会拿出小米手机、盒子、路由器等产品进行展示。他会用小拇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划开塑封,逐层逐件地讲解,对每一处细节了如指掌。好比,小米盒子塑封侧面的中线没有恰好对准中间,他也会找到王川(小米盒子负责人)埋怨一番。甚至,小米微博里发出去的图片都是雷军亲自定的。

雷军的勤奋,也是圈内知名的。金山时期,雷军就是中关村有名的“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这个习惯也被连结到了小米。多位小米员工向财新记者证实,好几次在凌晨两三点时,看到雷军的司机在楼下等他。分歧的是,雷军在金山的时间更多花在管理上,而在小米,时间更多花在了产品上。在金山,他会要求员工穿正装上班,连结工位的整洁;在小米,他会用十多人的团队花一个月的时间修改发布会的演讲PPT,最多修改100多遍。

雷军将“让用户尖叫”作为衡量产品的第一准则——如果配置不克不及让你尖叫,那么价格就一定要让你尖叫。去年7月发布的红米,配置参数被提前曝光,市场预期价格是999元,最终发布的价格为799元,结果是红米手机持久处于供不该求。

所有行为都围绕产品之后,雷军的管理思路也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小米公司员工不打卡,不进行KPI考核。组织架构非常扁平,公司合伙人一层,团队带头人一层,工程师一层,会议也很少。雷军说,互联网时代,KPI容易被量化,也容易造假,所以小米选择去管理层、去KPI,目的是提高效率,专注于产品创新。

黎万强是雷军的金山旧部,对此感触颇深:“之前在金山,老大(雷军)会直接挑战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现在,他还是很难被说服,但给了我们一个权限,这件事情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可以去做。”